火車站近千萬客流難變“錢流”信譽差阻礙商業發展
支招一:改變理念火車站搞商業開發不要光顧“掙小錢”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中,鐵路運輸經營才是其主要業務,而車站商業只是運輸主業的副業,是“掙小錢”而已。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人一聽起火車站建設成為“會客廳”,搞成商業中心,也是大搖其頭。
從傳統功能看,車站是為旅客出行提供換乘和短暫停留休息的服務場所,但在德國、法國,一批帶有商業中心和服務中心的多功能、信息化、現代化新型車站的投入使用,在為旅客提供便利、安全、衛生、人性化旅行服務的同時,也逐步融入當地的區域文化中,成為城市的獨特風景和經濟圈。而我國的火車站其商業的開發程度和經營狀況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說,我國的火車站商業一直沒有發揮出潛在的價值和帶來應有的效益。
事實上,中國商業聯合會去年發布的《2011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報告》就指出,車站商業將成為我國推動新一輪商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顯然這絕不是“掙小錢”。“說到底,還是一個理念的問題。”盧山冰說道,理念的落后和偏差,直接帶來了車站商業規劃的缺乏,由此造成車站各區域的商業很難形成有效聯動,其商業價值得不到最大的挖掘。
支招二:豐富業態火車站不只是交通樞紐還可以是“社交中心”
目前,我國火車站商業的現狀是商業形態單一,僅局限于數量極少的便利超市、餐飲和旅館,旅客的多樣化需求得不到滿足,迫使旅客被動地縮短了在火車站停留的時間。西安火車站同樣如此,但是從商業規律來看,“旅客在某地停留的時間越長,消費支出一般也相應增多,對當地經濟貢獻也就越大。”盧山冰教授以自身曾赴日本交流的經歷來介紹,無論是商業相當發達的日本還是歐美國家,火車站附近的商業、服務業密度都很大,超市、專賣店、百貨店、餐飲集聚,各種商業業態相互依托,共同發展,使車站成為消費中心,城市的社交中心。
由此,盧山冰建議,為吸引旅客和周邊居民的停留、消費,包括火車站、周邊商家以及交通等部門應多方努力,主動對接鐵路客流,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使旅客主動延長停留時間。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豐富火車站周邊商業形態,使其布局、經營方式實現多樣化,不僅僅要滿足旅客的衣食住行,還要為他們提供娛樂、休閑、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火車站不只是鐵路局的火車站,更是整個西安市的火車站,是交通樞紐但也是社交中心。”盧山冰建議,未來火車站的發展當中,也應向多功能綜合型方向發展,把客貨運輸、旅行服務、商業購物,甚至是文化娛樂統一考慮進去,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思維。
支招三:重樹口碑“最重要的是,給大家去火車站購物一個信心”
要改變當前火車站商業的現狀,除了要在商品整合、商店選址、促銷策略等方面要適合車站商業發展以外,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商家要講究誠信經營了。“把火車站的近3000萬客流變成消費者,最重要的是給大家去火車站購物一個信心。”郝淵曉說道。
打破傳統的經營意識和觀念,重塑車站商圈誠信,或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工程成本,但最終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一些城市已經注意到誠信缺失給車站商圈帶來的損失,并開始行動,就西安而言,這幾年力度也不小。“我們關掉了76家玉器店;目前在整個車站管委會轄區內已經沒有‘小發廊’了;我們還在2007年引進了一些連鎖品牌,這本身就是對于火車站廣場商業氛圍的提升,同時通過市場的競爭方式,也把一些不合乎商業規范的小商戶擠出了市場。”孟哲介紹道,“我們實行了3個24小時,24小時保潔,24小時接待還有小時執法。”
“目前西安火車站廣場的管理在全國排在前五位,周邊的環境可以說已經好了很多。”不過,孟哲也坦言,火車站過去的“臟亂差”,仍然讓不少人印象深刻。對此,郝淵曉認為,火車站商圈此前出現的誠信缺失,應該只是個特定發展階段,當商家只是想依靠占據地理優勢去賺取不合理的暴利時,不會有多少旅客買賬,消費頂多也只是“應急”而已。只有當大家對于這一商圈恢復信心,游客乃至周邊市民才會樂意去購物,火車站商圈的商戶才不會“守著金碗沒飯吃”。 (記者韓博強文/圖)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