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將分商業和公益類
2015年09月14日 09:11
來源:新京報
昨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指導意見》提出國企分類、股權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等多項亟待解決的國企發展難題。
■ 分析
國企改革概念股是否迎來利好?
南北車合并,交行混改,國企改革的重磅大戲一度被視為A股的助推力。這次,國有改革方案指導意見襲來,堪稱資本市場的一副重磅興奮劑。
數據顯示,目前國企改革概念股超過百只,且市值巨大。截至9月11日,中國建筑、上汽集團、上海電氣、格力電器等上市公司總市值均超過千億元。相比之下,也有最新總市值還處在100億元以下的公司,例如華虹計通總市值僅24.7億元。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中共中央印發《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是重大利好,對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加國企活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都具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提升經濟增長效率有重要作用,對于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本次改革效果有待考察。
對于國企改革概念股今年上半年遭遇爆炒,本次又再度成為焦點,李大霄則表示,針對國企改革概念股,也應該進行冷思考,滿足如下三個因素的才真正值得投資。首先是有實際利好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夠通過國企改革提升效率,產生協同效應,通過國企改革慢慢改善經濟實體,如果只是概念,要遠離。第二,對國企改革的公司要看原來的基礎是否牢固,基礎好加效率提升,就有估值提升空間。第三,要看目前是否存在股價低估的問題。
李大霄提示投資者,“國企改革對股市的利好要真正作用于實體經濟的利好,否則只是概念噱頭和遙遠的希望,就不靠譜了”,李大霄表示。
國企改革那些年
1978年-1992年準備階段
核心是放權讓利,初步探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推動國有企業從計劃經濟下的純政府部門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轉變,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有所提高。
1993年-2002年起步階段
核心是壯大國有企業。這一階段,國企虧損異常嚴峻。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后,國企改革也轉向更為根本性的所有制層面。股份制改造,國企兼并、重組、破產和出售逐漸掀起高潮。
2003年-2013年攻堅階段
核心是做強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大批巨無霸央企登陸資本市場。
2013年至今步入高潮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國企改革進入第四階段,此次發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國企改革第四階段步入高潮。
五大重要舉措
1 國企分商業和公益兩類
商業類
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
公益類
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這類企業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2 薪酬分配由企業自主定
●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逐步調整國有股權比例。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重點是推進董事會建設,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
●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依法產生、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
●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企業內部的薪酬分配權是企業的法定權利,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
●深化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業各類管理人員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制度,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渠道。
3 從“管企業”轉為“管資本”
以管企業為主→以管資本為主
●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
●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4 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標
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舉措
●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
●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堅持試點先行,在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通過實行員工持股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
5 內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強化企業內部監督,突出對關鍵崗位、重點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防止權力濫用。
●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整合出資人監管、外派監事會監督和審計、紀檢監察等監督力量,建立監督工作會商機制,提高監督效能。
●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
●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和倒查機制,嚴厲查處侵吞、貪污、輸送、揮霍國有資產和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
A06-A07版 采寫/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劉素宏 趙毅波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