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閱兵鎧甲考:唐代有紙做鎧甲 宋代有五色介胄
2015年08月26日 10:27
來源:北京晚報
明代《出警入蹕圖》 宋代鎧甲穿戴展示圖 隋唐鎧甲穿戴展示圖 原標題:鎧甲如何壯軍威 ■黃強 古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多使用冷兵器,對陣雙方短兵相接時,除了比拼武藝和體力,鎧甲也是最重要

明代《出警入蹕圖》

宋代鎧甲穿戴展示圖

隋唐鎧甲穿戴展示圖
原標題:鎧甲如何壯軍威
■黃強
古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多使用冷兵器,對陣雙方短兵相接時,除了比拼武藝和體力,鎧甲也是最重要的裝備,它能夠有效地保護將士們的身體。因為鎧甲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征。隨著時代的發展,鎧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重要的禮儀性活動中,比如軍事檢閱等場合。身著精致、美觀的鎧甲和戎裝,將士們威武雄壯的身姿也是一國軍事實力的體現。正是這種禮儀性的需求,在漫漫的歷史長河里,鎧甲的材料越來越多樣、樣式也越來越復雜。
唐朝的輕型鎧甲——紙甲
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人們勾勒出兩千多年前秦朝軍隊的情景。這些兵馬俑分為不同的種類,有將軍俑、軍吏俑、騎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馭手俑等,他們表情生動,姿態各異。這些兵馬俑一方面展示出秦國排兵布陣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秦國強大軍事實力的展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兵馬俑,所穿的鎧甲、服飾也不一樣,這也反映出當時軍隊里森嚴的等級制度。
在此后的幾個朝代,鎧甲的變化并不是太大。初唐的鎧甲和戎服基本保持南北朝以來至隋代形成的式樣和制度。直到唐太宗貞觀年間,隨著國力的強盛,才進行了一些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唐代特有的軍戎服飾風格。
到了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國力鼎盛,統治者們奢侈之風日甚,軍隊的一部分戎服和鎧甲也開始從實用的功能中脫離出來,出現了眾多美觀大方、以裝飾為主的儀典服飾。
禮儀性質鎧甲的出現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邊塞戰事的頻繁。唐代最初幾位統治者時期,雖然國內太平,但為了開拓疆域,常發起邊塞戰爭。戰爭一方面促使唐代產生了較高的鎧甲制作工藝水平。另一方面,因為戰事頻繁,軍事禮儀也隨之繁榮,最終催生出系統而成熟的軍戎禮儀。
據《唐六典》記載,唐代的鎧甲有13種: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皂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烏錘、細鱗是鐵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木甲等鎧甲則是用絲綢等布料和一些皮料制成,這些鎧甲開始用于禮儀性質的場所。
唐代還出現了非常特別的鎧甲,由紙做的鎧甲:紙甲。它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制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銅、鐵制作的鎧甲輕,也便于展示。不要小看這種由紙做的鎧甲,它其實有相當的抵御能力,只是這種紙甲有一個缺陷:怕火。
另外還有絹甲,它一般不用于實戰,只是宮廷侍衛、武士的戎服,這種鎧甲用圖案華美的絹或織錦作面料,內襯數層厚帛制成。和皮甲、鐵甲一樣,絹甲上也鑲有皮革、金屬制造的飾件,穿著更利索、更得體。
除了鎧甲材質的多樣,唐代戎服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特別是盛唐時期的絹甲,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鮮艷而華麗。
這里要指出的是,唐代的布甲、紙甲,并不是劣質產品,也不只是用于表演的道具鎧甲,它們依然具有實用性和堅固性,布甲、紙甲實際上是唐代的一種新型鎧甲,是一種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輕型鎧甲。在戰場上同樣可以保護戰士的身體,只是在抗擊重兵器沖擊方面要遜色于金屬鎧甲。
因為布甲、紙甲輕便,可以在鎧甲上繪制各種裝飾圖案,如纏枝花卉、云形寶相等。這些制造精美的鎧甲,除了戰場上使用,平時也有重要的作用:一可以用做武將平時的軍服(可以稱之為軍禮服),二可用于儀衛鹵簿(國家首腦重大國事活動的典章制度)禮儀的制服(可以稱之為皇家禁衛軍禮服),彰顯帝王威儀。
由此可見,唐代用于禮儀、演示等軍事活動的鎧甲,不僅具有實用性,能夠激發戰斗的斗志;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讓檢閱部隊的帝王將相、后宮嬪妃以及圍觀的百姓,看出軍隊的威武雄壯,展示皇帝的威望。
宋代華麗的“五色介胄”
宋代的軍戎服飾分為兩種,一種是實戰的鎧甲,另一種是儀衛禮服。實戰鎧甲中,用鐵制作的叫鐵盔、鐵鎧、鐵甲,用皮制作的叫皮笠子、皮甲。歐陽修有詩云:“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晏太尉西園賀雪歌》)
宋代鎧甲有很多種類,如金裝甲、長齊頭甲、短齊頭甲、金脊鐵甲、連鎖甲、鎖子甲等,而且鎧甲的組件較多?!端问?middot;兵志》記載: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葉,分為披膊、甲身、腿裙、鶻尾、兜鍪等部件。
這些鎧甲的部件用皮線穿連起來,一副鎧甲重50斤,將士們穿戴如此沉重的鎧甲打仗,行動不便。因此,宋代也生產輕甲。輕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皮甲,它主要用于鐵鎧甲臂肘間的連接,既增加了鎧甲的靈活性,又能減輕分量;還有一種是紙甲,它用柔軟的紙捶打制成,這些紙疊加起來,厚度達到三寸,表層蓋上布料,再訂上釘子固定,如遇雨水,紙甲浸濕后,連射出的箭和鳥銃打出的子彈都不能穿透。
這些輕甲和鐵鎧甲結合在一起,有效地解決了宋代將士的鎧甲在靈活性與安全性的矛盾。
除了布甲和紙甲,宋代還有一種特色的輕型鎧甲:依仗甲,它也被稱之為“五色介胄”?!端问?middot;儀衛志六》記載:“甲以布為里,黃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紋),紅錦緣,青為下羣,絳韋連膺,金銅鐵,長短至膝。前膺為人面二,自背連膺,纏以錦騰蛇(錦帶)”。意思是說,宋代儀衛中的軍士所穿的這種甲胄,形式是仿軍士的,只是用黃(粗帛)為面,用布作里子,用青綠色畫成甲葉的紋樣,并加紅錦緣邊,以青為下裙,紅皮為絡帶。這種甲胄剛好到人的膝蓋,前胸繪有人的面目,從背后至前胸纏以錦帶,并且有五色彩裝。由此看來,依仗甲的外表裝飾非常華麗。
《宋史·儀衛志》記載,宋代鎧甲的顏色,有黃、青、朱、白、黑、金、銀等色,至于儀仗用的絹甲,色彩比唐代更加豐富。元豐年(1078年-1085年)后,宋代公服的顏色做了調整:四品以上改為紫色,六品以上改為緋色,九品以上改為綠色;私服則是根據各種不同的織錦來區分品級,衣服的色彩經常變化。宋代將士們的服色,除了九品制官服顏色不能直接使用外,其余各色都能使用,服色以青、白、朱、黑、黃(淡黃色不能用)為主要色彩。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