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永濟 陜軍英勇
2015年08月26日 09:43
來源:西安晚報
提起陜軍的英勇,看護陵園的李呆勞老人唏噓不已。 郝水芝說:“陜西兵就是從城墻那里跳下黃河的。” 僅存的蒲州古城墻上彈痕斑斑 原標題:血戰永濟 陜軍英勇 核心提示 1938年8月1

提起陜軍的英勇,看護陵園的李呆勞老人唏噓不已。

郝水芝說:“陜西兵就是從城墻那里跳下黃河的。”

僅存的蒲州古城墻上彈痕斑斑
原標題:血戰永濟 陜軍英勇
核心提示
1938年8月15日,日軍二十師團七十七聯隊所屬炮兵、坦克、空軍等作戰部隊約三千余人越過重重防線,在今山西省永濟市城西街辦西姚溫村、原永濟縣城所在地的蒲州老城一帶和駐守的第三十一軍團官兵展開血戰……“這可算是真正的血戰永濟啊,陜軍傷亡很大!”提起抗戰史上比較著名的西姚溫陣地爭奪戰、永濟保衛戰,山西省永濟市前政協文史委主任郝仰寧痛心地說。據介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政府在修建太(原)風(陵渡)高速公路時在西姚溫村附近的田地里一次性就挖出了六百多具尸骨,后經有關部門確認:被挖出的這些尸骨均為當年和日軍作戰犧牲后的第三十一軍團教導團三營官兵;而在黃河對岸陜西大荔的另一處抗日陣亡紀念碑上,也赫然刻著三百余人的名字……
2015年8月,本報《尋訪黃河岸邊的抗戰記憶》采訪記者,在山西省永濟市黃河沿岸走訪時,遙望滾滾流過的黃河水、撫摸著彈痕累累的古蒲州西城墻,注視著展覽館里銹跡斑斑的手榴彈……記者感悟到了當年陜軍與日本侵略者血拼的英雄氣概,以及人們對陜軍由衷地贊嘆。
青史永存
不忘英烈
西姚溫村家家門前栽種柏樹
2015年8月12日中午,黃河東岸,山西的一個村莊顯得極其靜怡,村外的塑料大棚里栽種著西紅柿、黃瓜等時令蔬菜。村中水泥路兩邊是晉南常見的磚混結構民房。一進入村莊,路兩邊栽植著高大、蒼翠的柏樹,一直延伸到每家每戶的家門前。“柏樹可是不適合栽在家門口的,這里的村民為何要將柏樹栽在家門口?”對此,記者覺得很奇怪,帶著這個疑問走進村子。
烈日下的村莊里,三三兩兩的村民搖著扇子坐在樹下納涼。“看見你們是陜西牌照的車,就知道你們干啥來了,這陣子已經接待了三四撥陜西人啦!”“烈士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犧牲了卻回不去故土,我就在這陪陪他們,看門、維護和接待外來祭奠的人。”村民李呆勞說。76歲的李呆勞一直義務負責看護村東頭的抗日陣亡烈士陵園。
記者看到,西姚溫村東頭用紅磚圍起來的陵園占地大約兩畝,一扇簡陋的鋼筋焊接的大門里栽植了和村民家門口一樣的柏樹。陵園最高處矗立著一塊高約3米的紀念碑,上書“抗日英雄紀念碑”七個大字,落款為山西省永濟市人民政府,碑后是紀念犧牲官兵的碑文,兩邊是陣亡官兵名單,紀念碑正后面是一個土墳堆。“碑是1998年市上和民政部門立的,陵園里安葬的都是當年打日本人犧牲的陜西兵,由于沒有辦法分清楚誰是誰,最后只能安葬在一起。”李呆勞說。
據李呆勞講,1996年修建的太(原)風(陵渡)高速公路要經過西姚溫村,建設單位在施工時意外挖出了六百多具尸骨。市里有關部門緊急叫停了施工,隨后委托公安、民政等部門到現場查看鑒定。工作人員在調閱了歷史資料和走訪相關專家后,最終確認這些尸骨都是當年抗日犧牲的官兵。“孫蔚如軍團教導團第三營營長張希文帶領的一個營官兵在和日軍拼殺時被圍攻后全部犧牲。”
“抗日英雄都是為了保護山西人的生命,保護山西人的家園而犧牲的,我們把柏樹栽在家家戶戶的門口,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子孫后代牢記歷史,不忘英雄,永遠記著這些抗日烈士,我們全村人世代在為陣亡的陜西英雄守陵,而且這個習俗也會一直延續下去。”村民老李這樣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