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帶一路五大中心
陜西萌生主戰隊意識,打造 “一帶一路”五大中心。[詳細]

2015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29日宣布,2015歐亞經濟論壇定于今年9月23日至26日在陜西西安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創新合作模式,共享絲路繁榮”。
7月28日下午,“藝海流金·絲路尋根之旅”陜西文化推介會在陜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舉辦。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顧勁松出席并主持會議。

今年將發揮陜西供銷企業集團電子商務公司對全系統的示范帶動作用,發揮供銷社系統培育的特色品牌優勢。
“一帶一路”上的陜西,在人口、人文、產業鏈上的優勢,使得西咸新區天然具備非常大的發展潛力。陜西要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把技術、資本和人才融合。
7月28日,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舉辦的“一帶一路建設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高級講座”在西安召開,繼續發揮我省在“一帶一路”核心區域和重要節點地位優勢。






28
2015.08
陜西萌生主戰隊意識,打造 “一帶一路”五大中心。[詳細]
25
2015.07
部省兩級質監聯手百年高校打造“一帶一路”高地。[詳細]
28
2015.06
“一帶一路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舉行。[詳細]
27
2015.05
中國規劃“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詳細]
14
2015.04
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最新版圖。[詳細]
28
2015.03
一帶一路領導班子“一正四副”名單首次曝光。[詳細]
28
2015.03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發布。[詳細]
04
2015.01
“一帶一路”戰略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詳細]
30
2014.12
習近平主持召開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詳細]
12
2014.12
中央將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發展3戰略。[詳細]
08
2014.11
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支持建設。[詳細]
19
2014.05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正式啟用。[詳細]
10
2014.04
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做主旨演講。[詳細]
05
2014.03
李克強:抓緊規劃建設“一帶一路”。[詳細]
06
2014.02
習近平與普京達成了建設共識。[詳細]
13
2013.12
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07
2013.10
習近平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詳細]
07
2013.09
習近平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詳細]






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在發展過程中要與亞洲國家共同發展,要“共商、共建、共享”,主張“和而不同”,這是一個非常新的慨念,是中國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化傳統應用到經濟發展方面的典范。[詳細]


“一帶一路”不僅是一種經濟手段,更多的還要促進文化的交流,要格外注重保護文化的多樣性的理念,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這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不是把它消融成一個東西,一種唯一,而是要“美美與共”。[詳細]


而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中,當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與絲路沿線國家的宗教、文化、信仰產生碰撞時,一定要遵循習近平主席提到過的四個字——“親誠匯融”,這就是一定要文化軟實力先行。[詳細]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這么快,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歷史、文化、旅游、科技等方面有著特別重要的戰略地位,是亞歐大陸橋古絲綢之路的心臟,一定要做好“新絲路”的帶頭作用。[詳細]


絲路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大商道”的商業精神,核心理念就是“大道至簡,德足懷遠”,站在未來謀利益,透過本質看現象。“一帶一路”對西安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要牢牢抓住這次機遇。[詳細]


進出口貿易、旅游等行業要加緊行動,不斷推進,將西安打造成絲綢之路物流貨物集散地,建成西部最重要的交通軌道,共同構建全產業鏈,形成系統化產業集群,推動整個絲路產業經濟鏈的大發展。[詳細]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風,讓孝文化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影響世界。[詳細]


西安是絲路起點城市,旅游產業發達,位列全國十大旅游城市。西安藍田縣的“水陸庵”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容儒、釋、道,用泥塑的表現形式生動展現了不同宗教的獨特意義。[詳細]


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建立環保意識,這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絲綢之路經濟帶西行之旅”生態工程作為一個環保的踐行者、引領者和倡導者,將旅游、生態、文化緊密結合,致力于打造綠色中國。[詳細]


人們對健康、生態以及環保的關注越來越多,因此環保問題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構建過程中,應該本著“綠色、共贏、和諧”的發展態度,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的推廣和使用。[詳細]


在“一帶一路”大前提下,西部旅游應當抓住商機,結合新時代的互聯網思維,把握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將實現資源“共享、共贏、共融”,文化旅游互融互通、持久有序發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