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年 歸真堂再踏資本路
2015年12月16日 11:01
來源:北京商報網
原標題:沉寂三年歸真堂再踏資本路 因“活熊取膽”曾成為輿論焦點的歸真堂沉寂三年后又悄然謀劃在新三板掛牌。市場紛紛猜測,曾主動撤銷IPO的歸真堂為何又要執著于上市?從歸真堂財務本身看,公司其實并沒有融資
執著上市原因待考
據歸真堂公開轉讓書,公司2013-2015年前8個月分別實現凈利潤6129萬元、6233萬元和3296萬元,盈利能力甚至好于很多主板上市公司。而從此前證監會對于企業上市的要求中,歸真堂是符合財務要求的,也沒有被曝出財務造假等行為。總體來看,在法規上,歸真堂符合A股上市要求,更何況是門檻更低的新三板。
創始人之一的邱淑花此前曾表示,早知道那么多的輿論就不搞上市。事實上,歸真堂這三年過得也不錯,貨幣資金充裕、凈利潤變現能力較強,不存在盈利大量變為應收賬款沒收回的情況,而且2015年歸真堂一次性通過增資擴股募集了5.74億元資金。據轉讓書,公司此次共向外發行了約5737萬股,而德生源一家就參與認購了2196萬股,認購資金約2.8億元,認購成本約為10元/股。
市場人士表示,歸真堂沒掛牌前就輕松地融到了5.74億元資金,公司似乎并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為何還是要頂著輿論壓力上市呢?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轉道新三板是被終止審查的擬IPO公司出路之一,歸真堂上不了創業板只有走新三板這條路。再者,歸真堂背后的PE股東們需要通過新三板這一渠道退出,由于新三板不設財務指標門檻和業態的限制,歸真堂此次上新三板可能性較大,但是仍舊存在來自于社會的‘道德評判’”。除了PE股東外,上市之后通過股權轉讓,邱榮輝家族也可以將所持股權變現。
還有另一個促使歸真堂執著上市的因素或為擴產,從此前公布的“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和年存欄黑熊1200頭,年繁殖黑熊200頭”可見一斑。而對于公司真正執著上市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上市公司,但是對方在表示只接受郵件采訪后并沒有對郵件給予回復。
擴產后存在的風險
“養熊取膽”在我國始于上世紀80年代,目的是改變以往“獵熊取膽”的方式。國內通過引流采膽生產熊膽粉的企業除了歸真堂外,還有黑龍江的黑寶藥業、野寶藥業,四川的綠野生物和云南的瑞品金閣。其中同歸真堂最具競爭力的是黑寶藥業,據黑寶藥業公司官網數據,其旗下的黑寶熊場共飼養3000多頭黑熊、棕熊,要遠遠超過歸真堂養殖基地的899頭。
不過,歸真堂未來上市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擴大黑熊的養殖,但是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由于監管層限制了熊膽粉的使用范圍,衛生部在2001年就發出通知,不再批準以熊膽粉為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2004年國家林業局、國家食藥監總局等五部委曾聯合發文,限定熊膽粉的使用范圍,只能用于特效藥和關鍵藥, 因此,歸真堂曾經一度熱賣的熊膽茶和熊膽酒系列開始不再上市出售。
使用范圍的限制也大大減少了熊膽粉的市場需求,從歸真堂的財務數據上也可以看出,公司近年來雖然熊的養殖數量在增加,但是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卻并不明顯,未來歸真堂可能存在雖然黑熊養殖數量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卻并不會提高的風險。
人工養殖黑熊壽命約35-40年,而在歸真堂招股書中并沒有對公司每年死亡的黑熊數量進行披露,對于歸真堂這種主營只是熊膽粉生產的公司來說,未來還存在的一大風險就是人工熊膽粉的研發成功,目前國內外已經研發出具有單一特征成分的人工熊膽粉,而在未來如果研制出全部特征成分的人工熊膽粉,歸真堂擴大的黑熊養殖產能也就會出現滅頂的災難,雖然邱淑花表示公司也將加強對人工熊膽粉的研發,但是從歸真堂每年600多萬元的研發費用來看,公司研發投入顯然并不夠。
北京商報記者馬元月彭夢飛/文韓瑋/制表
歸真堂上市歷程一覽
2010年5月11日
福建省環保廳在網上公布,歸真堂黑熊相關項目已通過上市前的環保核查程序。
2011年2月14日
亞洲動物基金會發表聲明:“一家以活熊取膽為主業的企業,不應獲得上市批準。”
2012年2月1日
證監會首次公開IPO審核流程,歸真堂位列待審企業之一。
2012年2月14日
NGO組織聯合72名社會知名人士向證監會信訪辦遞交呼吁信,懇請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批準。
2012年2月18日
歸真堂官網掛出公開邀請函,決定2月22日、24日兩天開放養熊場歡迎參觀。
2013年6月4日
證監會官網公告,歸真堂已于近日申請撤回申報材料,終止上市計劃。
2015年12月14日
歸真堂在新三板披露《公開轉讓書》,擬掛牌新三板。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