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改路線圖:兩年內競爭性領域放開
2015年10月16日 09:17
來源:第一財經網
長期以來,我國在能源、環境、醫療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由于糾纏于公共屬性還是商品屬性的爭論,在市場定價和政府定價之間總是搖擺不定。這一現象有望很快終結。
環保行業具有公益性
和成品油、電、煤、移動通信等因存在壟斷而需要放開價格不同,環保行業的價格改革并不是由于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被壟斷、價格被誤導,而是這一行業本身的公益性所致。
“環保領域價格原本有公益性色彩,現在文件中強調的是全成本付費,無論是工業排污還是市政居民污染費用處理,都要逐漸實現全成本,可以理解為市政公用行業、工業排污行業將逐步提價,價格進入上升通道。”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永清環保(300187.SZ)董事長劉正軍表示,過去環保行業的價格一直有兩個方面是倒掛的:一是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的成本和收費是倒掛的,也就是成本高于收費,二是污染企業主動治理污染相比不處理而言,在經濟上也是受損失的。
“這次價格改革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對于排污企業和環保服務企業都是一個真正的正向刺激,對于企業做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緊迫性有大的促進。”劉正軍說。
《意見》指出,將統籌運用環保稅收、收費及相關服務價格政策,加大經濟杠桿調節力度,逐步使企業排放各類污染物承擔的支出高于主動治理成本。同時, 合理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探索建立政府向污水處理企業撥付的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效果掛鉤調整機制,對污水處理資源化利用實行鼓勵性價格政策。
實際上,近年來,政府在環境管理思路上的轉變較為明顯。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近期在2015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曾表示,環保行業走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時代,環保產業將從末端治理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生產綠色化,對于環保產業來說,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公平的市場環境和持續的發展動力。
玉米收儲制進一步松動
在農產品領域,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
《意見》提到,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過,目前仍然被納入糧食統計口徑的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已經變成了“改革完善玉米收儲制度”。此舉被視為玉米收儲制度的進一步松動。
此前,今年9月玉米收儲價格的下調已經意味著政策的調整。雖然官方下發通知,2015年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但是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已經進行了下調,確定為每斤1元(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相比2014年內蒙古、遼寧1.13元/斤的最高水平,下調了11.5%。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