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藥”青蒿素尷尬:國內藥企扎堆利潤單薄
2015年10月08日 10:0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雖然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國企業在這一產業的競爭力卻十分有限,利潤豐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國際巨頭把控。
市場篇
受困國際認證中國青蒿素產業淪為全球市場配角
◎每經記者 徐杰
此前并不廣為人知的青蒿素,隨著屠呦呦獲得諾獎而成為社會焦點。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的青蒿素產業形勢并不樂觀。
在屠呦呦獲獎信息公布當晚(10月5日),浙江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連夜寫就一則千字感言,對國內青蒿素產業形勢發表個人看法。這篇感言在第二天被發布在了公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汪力成在感言中表示,“一條在原料的源頭上中國有絕對控制優勢的產業鏈,(中國)居然仍然還是廉價原料的供應國,至多只是制劑產品市場的配角和補充,連以做仿制藥而聞名的印度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都遠超中國。”
亟需國家政策支持
“對于青蒿素產業我本人始終有著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懷,我認為我們應該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汪力成在感言中這樣表示,“這些年如果政府能理直氣壯地在世衛組織中支持我們,能以國家行為來扶植規范青蒿素行業、能及時阻止行業中那些攪局者,我們自己能更努力、高效地執行戰略,今天的中國在全球抗瘧藥市場應該不是這樣的地位。”
對此,10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立集團內部人士處獲悉,上述感言確為汪力成本人所寫。
據浙江在線日前報道,從2000年開始,華立集團以重慶華立控股為平臺,開啟了對青蒿素抗瘧藥全產業鏈的整合之路,從武陵山地區的種植基地開始投資,先后收購整合了武陵山制藥廠、湖南吉首制藥廠、北京科泰、昆明制藥(注:已更名為昆藥集團),形成了完整的青蒿素產業鏈。“作為一個在青蒿素產業鏈中耕耘了近二十年,全球唯一一個掌握了全產業鏈的企業,現在華立已將全部的責任交給了昆藥,希望在昆藥的平臺上能(將青蒿素產業)進一步發揚光大!”汪力成在感言中表示。
采購市場被國際巨頭占據
公開資料顯示,青蒿藥物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化學藥,但由于生物利用度偏低,現在主要使用其衍生物作為原料藥品,其衍生物主要是蒿甲醚、青蒿琥酯、二氫青蒿素、蒿乙醚,統稱為青蒿素類抗瘧藥。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醫藥子公司桂林南藥生產的青蒿琥酯在2010年通過WHO-PQ認證,在國際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此外,昆藥集團是諾華蒿甲醚原料的供應商,并且也擁有蒿甲醚針劑的生產批文,目前公司蒿甲醚針劑和雙氫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復)都在申請WHO-PQ認證。
盡管如此,國內青蒿素產業當前的形勢仍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我國青蒿素原料藥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兩大西方制藥廠商——瑞士諾華公司和法國賽諾菲公司的制約,主要系這兩家公司是聯合國指定的青蒿素制劑的供應商,取得了WHO的PQ認證。”昆藥集團(600422,SH)在此前的公告中這樣表示。
目前,國內雖有幾十家公司生產青蒿素原料藥,但基本無權直接出口青蒿素制劑。這是因為,瘧疾流行的非洲國家因經濟基礎薄弱,無錢購買青蒿素制劑等抗瘧藥,只能依賴聯合國贊助,由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出錢采購,而諾華公司和賽諾菲公司在拿到WHO的訂單后,到中國采購“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下游產品,經加工成復方制劑后再供應非洲市場。故取得WHO的PQ認證,對于國內企業獲取國際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此,作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應商之一、彼迪正天董事總經理林汀在2014年舉行的第八屆青蒿素國際會議上表示,“首先,國際預認證體系要求提供對研究的追溯,我們國家發現青蒿素的作用是在上世紀中葉,這方面的資料記錄并不完全;第二,由于語言溝通不便,在申請材料和規則方面往往準備不足;第三,中國基本消滅了瘧疾,因此對于青蒿素制劑的投入并沒有這么充分。”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時惠麟教授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我國對青蒿素發明比較早,但目前臨床用的是甲基青蒿素,青蒿素合成難度比較大,國內現在還是植物提取物,只提供青蒿素原料,國外藥企則在收購原料后,進一步加工完善。據他了解,目前,國內已有機構解決了合成技術問題。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