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經濟抓機遇 陜西定位“絲路經濟帶”橋頭堡
2014年09月24日 12:21
來源:陜西黨建網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抓住機遇,搶占先機
當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深情地將家鄉與絲綢之路聯系在一起時,省內學界關于這個命題的研討熱鬧起來。
“向西開放是國家戰略,絲路經濟帶建設體現國家意志,意味著中國內陸的地位有所上升,陜西的戰略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在10月11日,省社科院舉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研討會”上,副院長石英說。
省內專家對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優勢有這樣一段解讀:絲路以陸空交通為主,其“聯”和“通”的功能是“生命線”。而陜西是中國大西北的門戶,是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樞紐,“因此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位不容置疑”。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金融學院證券研究所所長馮濤教授認為,圍繞絲路經濟帶戰略,必須要有一個支撐國家級戰略的支撐點。長三角、珠三角支撐了向南開放戰略,西安就應該努力爭取成為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點。我們西安的科技、文化、教育優勢在西部地區來講也是比較領先的,同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講,無論是蘭州、烏魯木齊,目前沒法替代西安的地位。
更多專家把目光投向實務,對陜西充分利用新機遇、實現新起點展開調研、討論。
省內知名經濟專家張寶通認為,陜西必須調整產業結構,面向大西北和中亞、南亞、西亞、東歐、西歐市場發展經濟,努力加強亞歐經貿合作,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的戰略高地。我們要抓住機遇,不僅與上合組織國家合作,而且與歐盟等歐洲國家合作,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從中亞延伸到歐洲。
不久前,省決策咨詢委員曹鋼撰文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在發展沿“路”經濟、建成繁榮的“帶”上經濟。首先,在與經濟帶諸國的資源對接中,陜西可將自己打造為國際性要素配置中心;其次,充分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條件,進一步擴大陜西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影響;第三,利用西安的特殊地位,打造大陸橋交通和國際交通樞紐城市。
新絲路建設,西安被廣為看好,許多專家建議:陜西應以西安為中心,構建絲綢之路經濟特區、西部地區的歐亞自由貿易區、能源交易中心、歐亞領事館區、絲綢之路經濟帶立體交通樞紐中心。
眾多專家建議,新機遇來臨“既要抓早,又要抓緊”。比如,組織專門班子,深入絲路沿線及周邊國家,確立相應的交往思路,對接發展規劃。組建專門機構,加強同中央有關部委的溝通,盡可能地提高陜西和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并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發言權、參與權和承辦權。
規劃先行,也是專家們一個重要觀點。他們提出,建成經濟帶是比較遠的目標,至少要提出30年的規劃。千萬不要搞三五年的規劃,急于求成反倒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據了解,省發改委10月底專題聽取各方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的意見和建議,正式啟動規劃工作,提出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把促進向西開放的“重大事情先做起來,重大工程先干起來”。而在經濟帶的重地西安,已經形成《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實施方案》。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