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07/06 10:08
歷史|考古與申遺:海龍屯土司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07/06 09:52
文壇“賄選門”再損文藝獎項公信力07/06 09:21
楊家嶺:窯洞小油燈照亮抗戰方向07/06 09:01
《老人與海》征服無數讀者 習近平也有海明威情結07/03 09:52
文化|“過度互聯”會讓人們喪失與生俱來的能力07/03 09:41
歷史|長城“變短”引關注 保護長城重在維護原貌
07/03 09:24
草莽將軍馬占山的陜北抗戰07/03 09:14
發掘與保護:讓石峁遺址拂去歷史塵土07/02 09:53
文化|三意社迎來百年華誕 送經典劇目至紅色照金07/02 09:49
歷史|最早清代頒發西藏地區圣旨展出 系皇太極頒發07/02 09:22
“草根詩人”走紅頻現 作品價值引爭議07/02 09:11
河防保衛戰:母親河上的鋼鐵長城
07/01 10:06
文化|不能輕視文藝觀賞性:先“養眼”而后“養心”07/01 10:02
歷史|中國古籍修復:高端人才緊缺 西文善本尤甚07/01 09:55
學者提醒警惕神化漢服熱:不過是能夠帶來商機的秀07/01 09:22
延安抗大:紅色熔爐06/30 09:52
文化|中國道教協會新會長:抵制拜金享樂和奢靡之風06/30 09:49
歷史|啟功十年祭:被評中國傳統文化自覺的堅守者
06/30 09:17
抗戰中的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06/30 09:10
制作秦腔帽盔近四十年 “關中帽子韓”欲改行06/29 09:44
文化|中國知名作家方方:文學是我的“救命恩人”06/29 09:31
歷史|日韓爭奪櫻花起源地 專家:櫻花原產于中國06/29 09:13
古長城三成消失身影 野長城熱加速其被破壞06/29 09:10
見證“陜西楞娃”跳黃河的劉懷斌
06/26 09:59
文化|兒童文學勿被“系列化”綁架:名利私欲不可多06/26 09:57
歷史|“管晏列傳”:伯樂對人才不只是欣賞更有容忍06/26 09:41
“6.26”禁毒日:林則徐發明禁煙丸 民國禁毒收效微06/26 09:33
地利助隋統一南方06/25 10:04
文化|傳統藝術的跨文化傳播:展示傳統文化的當代性06/25 09:59
歷史|曾將煙草賣到中國的美國人:唯一孫輩死于吸毒
06/25 09:41
西安老教授曾為飛虎隊做翻譯06/25 09:38
陜西歷史博物館華彩亮相戛納電影節文化平臺06/24 09:42
文化|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系列化”的困境和可能06/24 09:39
歷史|陶寺遺址給中國續“家譜” 歷史教材將被修改06/24 09:21
西安大小雁塔傾斜、沉降等“變形”量趨穩06/24 09:13
古人怎樣過夏至:皇帝舉行祭地儀式
06/23 09:33
文化|學者講解“茶文化”:蘊含歷史文學多面知識06/23 09:29
歷史|明嘉靖帝將北京城改成凸字形 八卦格局終形成06/23 09:14
非遺傳承中的尷尬與無奈06/23 09:09
海陸絲路對話:兩大音樂“活化石”共話傳承06/23 00:29
第四屆“夏青杯”朗誦大賽陜西賽區決賽在延安落幕06/19 10:48
文化|馮驥才談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保護無法包打天下
06/19 10:45
歷史|端午原為節日鏈條中的一環 吃粽子與屈原無關06/19 10:08
甜咸粽子打擂 唐玄宗開始粽子花樣百出06/19 09:58
102歲民國才女張充和仙逝 曾將國粹昆曲推廣至美國06/18 11:12
文化|于丹評“忠孝不能兩全”:最好的成功是人生平衡06/18 10:59
歷史|乾隆過端午:面前擺千余粽子 下令研發新粽子06/18 10:28
聯合國非遺專家:正參與中餐“申遺”
06/18 10:18
京陜專家熱議《雙錦衣》:秦腔是中國戲曲的兵馬俑06/17 11:04
文化|猴王六小齡童:向世界推廣“中國猴文化”06/17 11:02
歷史|祭祀孔子“大成殿”最早建于唐 叫法自宋朝06/17 10:16
三星堆遺址城墻完成“合圍”06/17 10:13
陜西人拍陜西劇:《白鹿原》在西安舉行開機發布會06/16 11:07
文化|學者談“史記”:“掩卷而思”與“廢書而嘆”
06/16 11:00
歷史|山西現世界上最古老觀象臺 比巨石陣早400年06/16 10:20
城固發現8張新中國成立初期《選民證》06/16 09:59
文化“端午”:香包能否重新成為“香包”06/15 18:03
李剛:興勃亡忽黃土地 塑秦商“忠義”精神06/15 10:41
文化|作家談“錢”:多余的錢只能買來多余的心情06/15 10:39
歷史|陜持續打擊文物犯罪行動 3年抓獲嫌犯124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