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美麗鄉村”旅游的思考和啟示
2015年08月26日 11:22
來源: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陜西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地處關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戶286人,土地面積660 畝。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條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典型村”。但這個村的村干部們帶領村民們想辦法、出點子,齊心協力硬是以獨具特色的關中“農家樂”特色旅游打開了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原標題:陜西“美麗鄉村”旅游的思考和啟示
陜西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地處關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戶286人,土地面積660 畝。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條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典型村”。但這個村的村干部們帶領村民們想辦法、出點子,齊心協力硬是以獨具特色的關中“農家樂”特色旅游打開了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當然袁家村的發展也并非一蹴而就。一些村民最初認為,搞鄉村旅游必須有好的自然風光,而袁家村“缺山少水”,吸引力較弱。開辦袁家村第一家“農家樂”的張淑玲回憶起創業歷程,至今仍十分感慨:“當時村領導為了帶動大家不知費了多少心,又是帶村民去外地參觀,又是勸說鼓勵,但大多數人還是不為所動。”張淑玲說,為開辦“農家樂”,她已記不清和丈夫吵過多少次。
“結果證明,村領導真有遠見。”張淑玲說,不過幾個月,她家“農家樂”就生意盈門。于是她索性辭掉村里水泥廠的工作,專事經營“農家樂”。現在,袁家村匯聚了農家樂、特色小吃、關中民俗展示等豐富多元的旅游業態,隨時吸引著中外游客及參訪者。
在袁家村,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鄉村自身。村主任郭俊武說,全村整體發展約有一個多億的投資,其中村集體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萬元。
袁家村持續發展的精髓是不斷創新產業形態。在村干部的帶動下,袁家村先是建起農民個體經營的“農家樂”,后來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來特色餐飲、旅游商品等資源,提升了鄉村旅游層次。隨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發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間經濟,還通過成立股份公司、群眾入股的方式,實現“全民參與、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讓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紛紛回村。2007年,郭爭光和妻子王艷從打工地南京返鄉開辦“農家樂”。打工時,他們兩人一月收入2000多元,而現在他們的收入是當時的10倍。據村干部介紹,現在每戶村民能保證年入20萬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輕人也幾乎全部回村發展。袁家村還帶動了周邊10個村發展,吸納了超過2000名外村民眾來此就業。
部分專家和基層干部認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農村和農民,而產業發展無疑是關鍵。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對接市場、做大做強產業,同時也要防止簡單的模式復制。
禮泉縣縣長王強民說,袁家村這種自下而上的發展方式主動性強,能夠通過帶動村民的發展帶來人氣,增加村民收入。平利縣縣委書記鄭小東表示,在建設初期政府投資主導是十分必要的,但只有走向市場做強產業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在長安大學旅游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丁華教授看來,袁家村的發展是比較典型的市場導向,因為能做到不斷推陳出新。
在調研中,記者深切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還必須要有好的領頭人和具有凝聚力的村班子。在袁家村,無論是帶領村民發展的干勁,還是發展謀劃的眼光,以及制訂發展規劃后的執行力度和管理手段,村干部的工作都相當到位,深受村民支持和擁戴。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