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鑫利源發“跑路公告” 正式上線僅3個多月
2015年11月26日 10:27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P2P平臺鑫利源發“跑路公告” 新京報訊與此前P2P公司悄無聲息的消失不同,11月23日,位于山東的P2P公司鑫利源,在崩盤時發布了一條“跑路公告”。而昨日,當地的銀監局與金融辦均對新京報記者
■ 相關新聞
今年前11個月新增P2P問題平臺963家
今年以來,隨著P2P借貸平臺隊伍不斷壯大,出現“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平臺,也隨之增多。
問題平臺涉及貸款余額近80億元
互聯網金融數據中心“零壹數據”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我國P2P借貸平臺數量已經累計達到3445家。
其中,自2015年1月份以來,新增1322家。此前的2014年,新增平臺數量為1471家。
由此可見,最近兩年新增平臺的數量相差不大。但新京報記者發現,問題平臺的數量增加明顯。據統計,2015年前11個月,共新增了963家問題平臺。
這也就是說,平均下來,2015年的每一天,都會出現3家問題平臺。
其中,問題平臺涌現的高峰,是在今年的6月至8月。這三個月的新增問題平臺數量分別為143家、146家和127家。
網貸之家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問題平臺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4.2萬人,涉及貸款余額為79.1億元。
平均下來,每位問題平臺的投資者,涉及的借款金額為5萬多元。
年底會出現“跑路潮”嗎?
新京報記者獲悉,目前P2P借貸平臺出現的問題,主要有“跑路”、“詐騙”和“提現困難”等三類。
據“零壹數據”分析師蘇鵬飛介紹,“跑路”和“提現困難”出現的次數最多。而平臺“跑路”一般有兩種情況:有的是“撈一筆錢就跑”;另有一些平臺為“經營比較正規,但會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無法維持經營”。
“包括山東在內的一些區域,去年底開始涌現大量的P2P借貸平臺,而平臺激增后又經歷異常的快速發展,最終導致問題在今年六七月份集中爆發。”蘇鵬飛稱,按以往的趨勢來看,從現在到年底,將會迎來問題平臺“爆發”的高峰期。
蘇鵬飛稱,由于投資人年底對資金回收的需求比較強烈,集中提現造成準備不足的平臺資金鏈斷裂。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認為,今年第四季度“不一定會出現‘跑路潮’,該跑的已經跑掉了。”徐紅偉稱,行業自身的競爭已經淘汰了不少平臺,四季度“不會形成大規模、批量的跑路現象”。
“如果銀監會的監管細則出來,將可能會引發另一批平臺的‘倒閉潮’”。徐紅偉稱。
■ 延展
遇P2P跑路投資者可選擇報刑事案
“已經向警察報案,警察也做了筆錄,但能不能追回損失并不知道。”昨日,河南的李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說。
李先生報案的P2P平臺為上海蔬澤創投。今年9月,李先生在網上看到上海蔬澤創投的宣傳廣告,該平臺許諾年收益率為20%-24%,并許以獎勵返現。
“第一次只投了900塊錢,沒敢多投,但平臺立刻給了100塊的返現,后面就分3次投資了近4萬余元,當時說是有23%的年收益。”李先生稱。
而當11月6日李先生再次登錄該平臺網站時,發現該公司網址已不能登錄,此后通過網絡才知道該公司已經卷款跑路。
實際上,大部分跑路P2P平臺后,投資者的追賠往往不了了之。在一個P2P投資者維權群內,一位女士表示,她投資的P2P平臺負責人在跑路后被警方抓獲,但錢已被負責人用于償還債務,無法追回,“只能自認倒霉”。
截至目前,投資者能從跑路P2P平臺獲得賠償的報道并不多見。今年7月,優易網案正式宣判,成為P2P首例集資詐騙罪定性案件。平臺負責人木某、黃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和9年,并責令繼續退賠違法所得人民幣1517萬元,發還相關被害人。
11月25日,一位在P2P平臺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對新京報記者說,一旦P2P平臺跑路,追回損失的可能性較小。
“投資者可以選擇的法律途徑一般為刑事報案或者民事訴訟。”該律師表示,民事訴訟存在判決執行問題,P2P平臺跑路人找不到,也很難執行到位。而一旦刑事報案立案,法院則不會再接受民事訴訟請求,只能依靠公安機關以詐騙或非法集資立案偵查,看能否追回部分損失。
該律師建議,投資者遇投資的P2P平臺跑路,還是應首選效率高,花費少的刑事報案。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梁薇薇 陳鵬 李春平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