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市挺起一座城的脊梁
2015年10月30日 09:55
來源:西安日報
2015年的三季度剛結束,統計機構TrendForce就給出了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和份額排名:華為以2740萬臺的銷售量排名第一。雖然關于該數據是否準確,中國智能手機廠家之間還有分歧,但華為中國智能手機最重要生產商之一的地位已然顯現。

配圖
原標題:工業強市挺起一座城的脊梁
2015年的三季度剛結束,統計機構TrendForce就給出了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和份額排名:華為以2740萬臺的銷售量排名第一。雖然關于該數據是否準確,中國智能手機廠家之間還有分歧,但華為中國智能手機最重要生產商之一的地位已然顯現。
這樣的數據也印證了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今年5月重回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時披露的“華為今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目標是一億臺”并非妄言,很明顯,這一目標早已實現75%。
新興產業西安工業增長的新亮點
華為這一目標的實現,就如何剛在母校演講時所言,離不開華為西安研究所的貢獻,目前西安研究所研發的產品銷售收入已經占到華為整個銷售收入的30%。
而和華為并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雙子星”的中興,其終端團隊也在西安基地研發出了“星星二號”、“國禮手機”中興GrandSII等擁有“西安血統”的“爆款”手機。西安作為中興全球最大的研發基地,經過全流程自動化生產后,只需40分鐘,中興手機就被組裝完成了。經過包裝、過塑、打包裝箱等工序后,這些手機就被送到了西安中興各營銷點進行銷售。
“這種研發、測試、生產及銷售一體化的工作流程會加快公司的研發和生產速度,對質量控制及研發產品的互動有積極意義,將大幅提升效率、節省時間資金和溝通成本。”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CEO曾學忠說這就是中興的“西安速度”。
而智能手機制造還只是“十二五”期間西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縮影之一,經過這五年發展,西安新興制造業的三大龍頭企業已然形成。其中,電子信息產業,三星項目今年上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12英寸閃存芯片項目得以量產,預計全年完成產值100億元;中興通訊智能終端項目2月投產,預計年底25條生產線將全部投用,將完成產值100億元;比亞迪高端手機配套生產項目一期預計今年將完成產值70億元。2015年全市電子信息化產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48億元,比“十二五”開年的2011年增長2.14倍。
在汽車產業集群中,我市充分發揮陜重汽、比亞迪、法士特等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以新能源汽車項目和延長產業鏈為著力點,進一步提高汽車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從“秦掃六合”到“唐戰番邦”,比亞迪西安公司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無論是性能還是銷售量,都足以“傲視群雄”,比亞迪代表中國制造與全球同行在新能源汽車的舞臺上同場競技。
而航空航天作為我市重點打造的另一千億級產業集群,正充分發揮我市軍工優勢,大力支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促進民用航空、通用航空、航空零部件、機載設備、航天運載動力、衛星測繪導航等產業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市通過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已形成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制造、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齊頭并進發展的新格局。
園區承載讓產業發展居有其所
一座城,無商不富、無工不強,而工業曾經是西安經濟發展的“短板”和“隱痛”。在“十二五”期間,為了挺起工業這個西安經濟發展的脊梁,在重點突破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西安市積極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以項目為載體,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區、經開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為依托的汽車、航空航天、專用通用設備、 電力電子四大產業集聚區;初步實現了從傳統裝備工業基地向具有產業集聚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轉變。高新區在原有的裝備制造業基礎上積極探索尋求新的增長點,隨著三星電子芯片項目的引進及一大批配套企業的落戶,西安高新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以陜汽為代表的汽車、電力電子產業集群。
而這其中,最大的承載園區,便是從2012年的那個夏天正式亮相的渭北工業區。渭北三大組團——高陵組團、閻良組團、臨潼組團攜手彌補西安“工業短板”, 成為繁榮城市工業經濟的主陣地。在古城西安的北部,這片大約851平方公里的區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承載起這座城市工業繁榮的重任。
三年來,回頭審視渭北工業區的發展道路,這片區域不負眾望,特別是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全產業鏈”“產城融合”為引領,正在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先鋒力量,為新常態下西安工業經濟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2012年8月,位于西安市北部的渭北工業區揚帆起航。規劃范圍851平方公里,規劃用地298平方公里,區內設有高陵裝備工業組團、閻良航空工業組團和臨潼現代工業組團三個管委會。
謀定而后動,渭北工業區成立伊始,為避免三大組團“內耗”式的競爭發展,西安市便結合三組團特點,確定了不同的發展方向:高陵組團主要面向裝備制造業,在金屬材料、交通運輸裝備制造兩個方向發力;閻良組團重點發展以航空產業和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臨潼現代工業組團,則重點發展能源裝備制造和低碳環保產業。
3年來,渭北工業區的投資環境、城市環境、產業環境得到了顯著提升。走進高陵組團,彼此相連的是一條條雙向6車道的寬闊街道、綿延數百米的氣派廠房;在閻良組團,走進一棟棟帶有“航空”字樣的大樓,大型客機維修培訓學校、智能化機器人制造工廠正悄然發展;而臨潼組團的大型機械廠房內,告別了土地的農民正在轉型成為產業工人……
截至2014年底,渭北工業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61.03億元,占全市21.8%,同比增長13.4%,高于全市2.3個百分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8.3億元,占全市33.9%,同比增長67.2%,高于全市28.4個百分點。渭北工業區將力爭年融資規模超過100億元;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在40%左右,為西安工業的提升與發展作出貢獻。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