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陜西經濟新動力
2015年10月29日 09:47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在當前“互聯網+”在各個領域廣泛滲透的新時代,陜西如何借助產業優勢和“一帶一路”政策優勢,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原標題:電子商務:打造陜西經濟趕超新動力——專訪國內電子商務領域知名專家張鴻教授
在當前“互聯網+”在各個領域廣泛滲透的新時代,陜西如何借助產業優勢和“一帶一路”政策優勢,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促進陜西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為陜西經濟追趕超越提供新動力?近日,記者專訪了國內電子商務領域知名專家、陜西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教授。
記者:農村電商是當前電商領域的一個熱點。目前陜西農村電商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張鴻:目前,我省電子商務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企業應用普及深化,交易規模穩步提升,上半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470億元,同比增長59%;農村電子商務更是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國的前列。但是,目前陜西農村電商發展仍存在以下問題:
陜西農村電商缺乏統一規劃。例如陜西蘋果很有特色,產量也很大,但內部卻有多個地域品牌各自為戰,需要運用以一帶多的運營模式,形成集群效應,從而帶活整個陜西蘋果產業。
陜西農村電商要解決標準難題。要制定農產品統一收購標準,促使農民按照標準來培育農產品,這樣方便收購和出售,也便于在網絡上打造陜西自己的農特產品品牌。
陜西還缺少自建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當前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臺吸引了大量的農村電商流量,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這些平臺上獲取流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在地方政府或企業發展農產品電商的時候也容易受制于人。我們不妨仿照浙江遂昌的“趕街”模式,以大秦嶺為品牌號召力,建立陜西自己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引導全國消費者在自建平臺上購買陜西的農特產品。
此外,物流問題依舊任重道遠。
記者:您帶領的團隊為山陽縣農村電商做了頂層設計,山陽模式有何特點?
張鴻:山陽模式對于交通不便的山村地區發展農村電商,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山陽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山陽縣立足于大秦嶺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重點打造現代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三大特色產業的電子商務;搭建以逛集網為代表的自有電商平臺,并積極與國內大型第三方平臺合作;政府和服務商共同承擔并提供配套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和進城下鄉互動;山陽縣以打造農特產品為突破口,建立完整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有利于地方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化,從而進一步擴大縣域經濟規模,形成“互聯網+”時代下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記者:在“互聯網+”背景下,您認為電子商務與陜西特色產業的契合點有哪些?電子商務如何促進陜西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張鴻:總的來說,電子商務就是三句話: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跨境貿易。它對于整個社會的生產、流通及消費都將產生深遠影響。無論是我省的傳統制造業、農業,還是新興的文化、旅游產業,都可以與電子商務搭建橋梁,實現特色產業與電子商務的互惠發展。我們應當借助電子商務,加速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同時積極開拓新興產業空間,促進陜西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從而實現我省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
記者:陜西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您認為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張鴻:首先是理念問題。要積極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運用“互聯網+”積極打造新的商業業態和模式。對于80后、90后等年輕一代而言,足不出戶、網羅天下正成為一種消費新常態,由此整個商業環境甚至是產品的制造環節,都將發生根本的變化。也由此,“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在整個經濟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也要得到根本性的重視。
其次,發展思路還不是很清晰,電商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河南、四川、內蒙古等地。陜西尤其是西安,要積極建設西部電子商務強省,利用陜西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促進農業現代化與農民增收,進而打造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
此外,我們還缺少大策劃,大手筆。需要加強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絡支付和金融體系、構建信用和認證體系、推動技術創新等措施;還需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物流配送建設,加強資源整合與人才培養,為電商發展做好基礎保障工作。我們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在新經濟時代的連接作用,刺激消費,促進投資,使整個陜西經濟“活”起來。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