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城鎮居民收入年增長12.3%
2015年10月26日 09:35
來源: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從陜西省統計局獲悉,《“十二五”社會經濟發展成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陜西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事業等方面成效顯著。經濟穩定發展,綜合實力增強,產業、需求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
原標題:“十二五”陜西社會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14年—— 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2.3%
本報訊(記者 宋潔)記者日前從陜西省統計局獲悉,《“十二五”社會經濟發展成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陜西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事業等方面成效顯著。經濟穩定發展,綜合實力增強,產業、需求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
實力增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十二五”時期,陜西經濟發展經歷了從高速發展逐步回歸到穩步發展的過程。初
期幾年,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今年,由于受煤炭、石油及加工等能源工業價格持續下跌,市場需求下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的影響,經濟增速大幅度回落。初步預計到“十二五”末,陜西經濟總量達18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速達11%,為近幾十年來較好發展時期。從各項指標來看,陜西經濟都有大的增長,2014年,陜西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從17位上升到16位;財政收入達到3145.5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74.6%,年均增長15%,累計總收入和支出分別是“十一五”的1.96倍和1.89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75萬億元,是“十一五”的2.19倍,平均每年增長21.7%。同期城鎮和鄉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24366元和7932元,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2.3%和15.4%,增速均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同步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結構優化服務業總量翻番占比提高
“十二五”時期,我省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9.8∶53.8∶36.4變化為“十二五”末9.1∶52.3∶38.6。呈現出一、二產占比下降,三產業占比提升的特點。
其中,工業、建筑業增長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建筑業發展相對加快,成為繼工業后凸顯出的又一大亮點,特別是2013、2014年建筑業增長速度分別達13%和11.8%,首次超過工業增長。
陜西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比重提升。“十二五”時期,陜西第三產業增加值由“十一五”末3688.93億元增加到“十二五”末7000億元,總量翻了近一番。比重由36.4%上升到38.6%,年均增長10.2%,雖然增速低于第二產業,但二
者增速差距在逐漸縮小,服務業較快的發展,對穩定和促進全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信息、金融、文化、居民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勢強勁,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新的力量。2014年與“十一五”末相比,這些行業實現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由25%提高到30%,每年提升1%,是我省未來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撐力量。
區域協調關中陜南經濟增速高出全省
陜西區域經濟穩步、協調的向前發展,有力的支撐了全省經濟的增長。“十二五”以來,雖然關中、陜南、陜北三大區域經濟發展增速逐年有所回落,但各區域積極應對挑戰,穩步發展。
“十二五”時期,由于我省陜北地區產業單一,產業鏈短,受外部煤炭、能源產品消費市場需求減緩的影響,工業增速大幅回落,區域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 2014年,關中地區實現GDP為1.11萬億元,與“十一五”末相比,GDP總量凈增4713.67億元。陜南地區實現GDP為2267.26億元,與“十一五”末相比,GDP總量凈增1144.6億元。陜北地區“十二五”時期受影響最大,2014年實現GDP4306.7億元,比“十一五”末凈增1664.58億元。與全省同期年均增速相比,關中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陜南高于全省1.8個百分點,陜北低于全省1.6個百分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