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調整投資策略是關鍵
2015年10月16日 09:34
來源:新京報
經過去年11月以來的央行五次降息,目前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1.75%。而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CPI環比上漲0.5%, 同比上漲2.0%,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1.75%,這意味著在時隔22個月之后,負利率時代再度來臨,在此情況下,1萬元存銀行,1年后反而縮水25 元。
原標題:負利率時代如何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 投資者說
負利率時代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投資者要做的是合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負利率,是指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
經過去年11月以來的央行五次降息,目前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1.75%。而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CPI環比上漲0.5%, 同比上漲2.0%,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1.75%,這意味著在時隔22個月之后,負利率時代再度來臨,在此情況下,1萬元存銀行,1年后反而縮水25 元。
顯然,中國央行已經將“穩增長”取“抗通脹”而代之。
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過4次負利率時期,最后一次是在2010年2月-2012年3月。
結合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零利率、負利率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貨幣政策超級寬松。央行正努力把錢從銀行里趕出來,讓大家去消費、投資。受此影響,股市、樓市往往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而對于“儲蓄族”們來說,本來存錢就是想給自己家庭留點養老、教育、醫療等以備不時之需支出所用的錢,進入負利率時代就意味著利益被進一步侵蝕。
正如經濟學家所說的:“長期的負利率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大轉移,意味著通過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財富轉移到暴富的房產商手中、轉移到效率低下的國企和央企手中,轉移到地方政府手中”。
從宏觀上來看,中國經濟或將經歷一次較長的“去杠桿”周期,而低利率是“去杠桿”的必要環境,央行堅定維護資金面穩定的態度,讓投資者堅信短期內利率中樞繼續下移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負利率的背景下,對于那些選擇銀行儲蓄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存款利率上浮較大的商業銀行。在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上,從短期來看,雖然收益整體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但有些銀行往往會推出針對節假日的收益率高于日常理財產品的專屬理財產品,投資者不妨予以關注。
當前,股市、樓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以至于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開始進行高收益的P2P理財投資。需要注意的是,P2P行業之前一直處于“三無”的發展狀態,用“野蠻生長”來描述之前的發展狀況也并不為過,至今,行業發展依舊魚龍混雜,隱藏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平臺自融、平臺詐騙以及平臺跑路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投資者要選擇平臺背景雄厚、有資金實力的規范平臺,而不宜輕信高收益。
對于海外投資,美國經濟可以作為海外市場投資首選,因為美國正處于經濟周期上行中段,經濟不斷增長,失業率也在下滑,目前是全球最景氣的經濟體。具體來說,建議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港股QDII和美元債券QDII這兩類產品。
負利率時代,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投資者要做的是合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盡量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理財產品。
□李勇(中興匯金投資研究部研究員)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