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力爭搭上內陸自貿區建設的“第一班車”
2015年09月22日 09:33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9月15日,省政府召開自貿區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自貿區申報建設工作,力爭搭上內陸自貿區建設“第一班車”。而不久前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兩周年之際,省長婁勤儉表示,“一帶一路”讓處在內陸中心不沿邊不靠海的陜西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陜西正在整合資源,積極申報絲綢之路經濟帶自貿區,打造具有更好輻射帶動效應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位于西安曼蒂廣場的西北首家跨境電商“環球辣媽”線下體驗店里,一位母親正在為孩子挑選進口食品。 本報記者 李蕊 攝
原標題:千帆競發 百舸爭流 陜西力爭搭上內陸自貿區建設“第一班車”
本報記者 李蕊
9月15日,省政府召開自貿區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自貿區申報建設工作,力爭搭上內陸自貿區建設“第一班車”。而不久前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兩周年之際,省長婁勤儉表示,“一帶一路”讓處在內陸中心不沿邊不靠海的陜西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陜西正在整合資源,積極申報絲綢之路經濟帶自貿區,打造具有更好輻射帶動效應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實際上,今年以來,隨著廣東、天津、福建第二批自貿區掛牌運行,內陸十多個省市的新一輪自貿區“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調查顯示,在地方政府2015年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申報自貿區的省份共9個,包括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吉林長春、河南鄭州、湖北武漢、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廣西北部灣、海南等。
自貿區“百舸爭流”愈演愈烈,花落誰家依然懸而未決。強手如云中,陜西的競爭優勢何在?在念好“上海經”的同時,如何創新性地走“陜西路”?備戰自貿區,陜西又有哪些新亮點?
A、制度創新引爆經濟活力
“自貿區是繼特區、新區之后的第三個開放高地,多省積極申報很正常,但國家不會都批。”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對記者表示,“從國家戰略層面看,自貿區戰略實質是改革,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央搭臺,地方唱戲,地方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為了能走出一條陜西特色的自貿區發展路徑,我省以西安高新區、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和國際港務區四大片區為實施主體,一系列頂層設計行云流水般頒布實施。
檢驗檢疫制度創新。今年,陜西與山東、山西等11個省區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合作協議》,此舉大大減少口岸查驗換證環節,縮短貨物滯港時間,降低企業成本。據陜西檢驗檢疫局初步測算,90%以上陜西出口貨物可享“直放”待遇,將惠及進出口企業600多家,每年節省費用約1000萬元。
海關監管制度創新。大通關為陜軍入海清障搭臺,據陜西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關報關通關一體面已經基本實現。10月份即將正式封關運營的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讓陜西的開放大門被進一步打開,包括此前的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A區和B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5個海關特殊監管場所聯動,助推陜西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
被奉為我省自貿區建設圭臬,于今年7月出爐的《陜西省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工作方案》,則從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開放及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等五個方面就陜西復制上海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提出具體要求。
一系列制度創新,消除了陜西“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各種壁壘,開放型經濟活力無限釋放。今年前7個月,我省對外投資快速增長,實際投資28002萬美元,同比增長85%,地域遍及美國、中亞等,涉及裝備制造、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商貿服務等領域。前8個月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6家,實際利用外資近24億美元,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客商來陜投資。
B、絲路主題領跑自貿區建設
在念好“上海經”的同時,陜西在創新路上緊扣絲路主題,凸顯了濃烈的陜西元素。
“陜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中國中心,西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際化大都市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因此,在自貿區博弈中,陜西應把自貿區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有機結合,著重打好‘絲路’牌,走差異化發展路徑,讓陜西成為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承擔者。”張寶通談道。
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我省企業紛紛走出陜西,跨出國門,和世界市場握手。
近日,哈薩克斯坦馬斯洛德糧油公司生產的2500噸菜籽油原料,通過中亞班列長安號,從阿拉木圖運到我省愛菊糧油工業集團西安倉庫,這也是長安號開行以來的第一趟回程班列。記者從愛菊集團獲悉,最晚到明年春節,陜西的老百姓就能吃上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高品質油了。
除了引進來,借助大通關和“互聯網+”,陜西地上絲路和空中絲路交相輝映,越來越多的陜西企業進軍海外高端市場。尤為重要的是,陜西農產品首次走出國門,陜西錦泰魔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5000余公斤魔芋低熱面相繼出口芬蘭和澳大利亞,石泉縣正興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加工的9.5噸黃花菜順利抵達泰國曼谷。
省內知名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陜鼓動力,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把新發展、新技術、新成果及時與世界共享,實現與全球代理商的合作共贏,累計實現海外銷售390余臺套,產品出口到美國、德國、土耳其、泰國、越南等2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總額達到40億元。
C、趕乘內陸自貿區“第一班車”
從位置上看,我國已有的四個自貿區均處于沿海地區,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陜西申請自貿區的優勢和特點是什么?獲勝幾率大嗎?
對此,張寶通分析稱,自貿區是中國深入改革,實現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轉型,并最終完成市場化改革的重大抓手,改革不再是從沿海到內陸的階梯式遞減,而是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破局者。從中央層面來看,內陸地區獲批自貿區可能性更大。
目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向西開放戰略,除了沿海地區,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也要通過設立自貿區帶動內陸開放,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歷史上漢唐長安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國幾何中心,也是當時的“自貿園區”。目前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交流的平臺主要都在陜西和西安,如歐亞經濟論壇及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中心、亞歐大陸橋最大的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及綜合保稅區、絲綢之路最大的空港及航空城試驗區、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及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等。近日,隨著西安被國家列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一系列利好消息,陜西自貿區建設實力更強,信心更足。
“如果說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沿海為自貿園區的設立奠定了基礎,那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在西部設立自貿園區帶動向西開放。而陜西和西安最有條件和資格代表國家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與合作,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有優勢設立自貿園區。”張寶通認為,陜西在自貿區“爭奪戰”中大有可為。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