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新興市場股市的投資者愿意去哪兒?歐洲和日本!
        2015年08月19日 14:53
	
								來源:第一財經網		    
不僅貨幣飽受壓力,全球投資者對于新興市場股票的“厭惡之情”最近也創下2005年夏季以來的最高點。
原標題:逃離新興市場股市的投資者愿意去哪兒?歐洲和日本!
不僅貨幣飽受壓力,全球投資者對于新興市場股票的“厭惡之情”最近也創下2005年夏季以來的最高點。
美銀美林8月最新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全球投資者繼續減持新興市場股票倉位,減持幅度不僅超過去年3月對中國債務問題心存擔憂時,甚至超過08年雷曼破產時。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的持倉之差也達到2001年4月以來的高位。共有202位基金經理參與了從2015年8月7日至13日的調查,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達5740億美元。
“投資者發出明確的信號,反映出他們在為中國和新興市場增長走低做準備。”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
中國經濟衰退成為全球投資者最為擔憂的尾部風險,此外,投資者也擔心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成為另一個較大的尾部風險。其他令投資者決定減持新興市場的因素包括盈利前景不容樂觀、大宗商品表現不好、強美元帶來挑戰性的宏觀環境以及債息可能進一步上升。
有更多投資者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加息,這一比例從上個月的40%增加到48%,另有39%的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加息,只有約10%的投資者認為加息可能要拖延至明年。
在亞洲區內,日本股市仍然深受全球投資者偏愛。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基金經理們的總體策略為做多“強美元”市場——歐元區及日本,做空“利率飆升”市場——美國及英國。8月,重倉日股的比例從7月的37%增至40%。隨著希臘問題隨風遠去,基金經理們瘋狂買入歐洲股票,是近半年來加倉最快的一段時間,全球投資者對歐洲的樂觀程度甚至超過本土投資者。
“歐洲股市依然受到青睞,但是投資者更喜歡業務在國內的公司,并規避那些容易受到中國或大宗商品影響的公司。”Hartnett指出。
在亞洲(除日本)區內的基金經理眼中,印度和臺灣股市最受偏愛,對中國股市仍然增持,但倉位略降,對印尼股市從減持轉為增持。澳大利亞、韓國和新加坡是減持重災區,對韓國股市的減持幅度加大,而新加坡則是從7月的小幅增持轉變為8月的大幅減持。
在行業選擇上,亞洲(除日本)區內的基金經理主要增持工業、醫藥和保險,工業持倉已經達到歷史新高,醫藥行業上演逆襲,從上月的小幅減持變為本月的大幅增持。能源、媒體、電信等行業繼續成為減持重災區。科技股不再受到追捧,從增持名單踢入減持之列。
但在全球范圍內,科技股的地位也開始動搖。8月,盡管銀行和科技股總體仍處在增持名單中,全球基金經理在對這兩類股票的倉位已經有所降低,能源股的持倉則降至歷史新低,轉而買入電信、公用事業和醫療股。
8月,全球基金經理手中的現金倉位仍然居高不下,較雷曼事件后5.5%的歷史高點略降0.3個百分點至5.2%。投資者們對于全球經濟走強的信心衰減,認同未來一年內走強的受訪者比例從7月的61%降至53%。就資產類別而言,基金經理們仍然堅持看多股票、現金和減持債券、大宗商品,其中大宗商品的減持幅度也創下新高。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