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杰:匯率市場化十年來邁出了最大一步
        2015年08月19日 14:4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8月11日開啟的新一輪匯改使得中國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央行當日宣布,為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原標題:丁志杰:匯率市場化十年來邁出了最大一步
8月11日開啟的新一輪匯改使得中國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央行當日宣布,為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8月13日,央行舉行關于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吹風會,宣布8月11日中間價基礎報價完善以來,人民幣經過兩天的調整,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3%左右的累計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經基本完成。
當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丁志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匯率市場化從2005年以來已經十年了,這次是邁出了最大的一步。匯率市場化程度深化使得央行貨幣政策自主性得到很大提高,貨幣政策靈活性提高,空間也加大了。
第一財經日報:在連續兩天大幅貶值之后,8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回歸了穩定。雖然人民幣價格回歸,但是大幅貶值波動的可能性是否還存在?
丁志杰:8月13日央行的吹風會向市場明確傳達了關于這次匯率改革的意義,這一次是對過去的扭曲和積累的校正,過去扭曲和積累的貶值壓力已經校正過來了。
我們重在機制改革,匯率水平的調整只是一次性的,是附帶的產品。這么看來,因為過去人民幣一直在升值,突然出現連續兩天,乃至13日共三天的大幅度貶值,市場可能適應不了。目前,市場已經恢復穩定,吹風會起到積極作用,避免了進一步的發酵。而實際上,這次吹風會也是央行的一種干預方式——給市場的口頭干預。
日報:人民幣匯率未來還將保持之前的單邊波動嗎?
丁志杰:這次匯率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間價的形成。就好像小孩子學走路,過去是央行手中的黑匣子,現在交給了市場,由市場自己走路。我認為這是目前為止人民幣匯率機制市場化改革里最重要的一步。
市場對匯率逐漸發揮決定性作用,未來匯率的變化更多地取決于經濟基本面或者市場參與者的理解,所以未來人民幣將有升有貶。在市場化的條件下,匯率有貶有升是常態。但是像過去三天出現的劇烈的單方向的貶值,可能是小概率事件,幾乎不存在,除非遇到特別大的沖擊。
日報: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將如何去平衡貨幣政策和匯率之間的關系?貨幣政策的方向是不是會更謹慎?
丁志杰:第一,如果說在過去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降息降準的措施,肯定會影響到人民幣匯率,但是由于之前匯率機制比較僵化,所以匯率對美元一直是保持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接受3%的貶值是可以被接受的。相對穩定的匯率變化,完全可以被市場接受。而且與其他貨幣相比,這是一個很穩定的匯率的變化。
第二,這個變化由此引申出一個觀點來,這次是匯率偏差的修正。根本來說是匯率市場化程度的深化,使得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央行根據經濟形勢采取調整準備金率、調整利率解除了約束。也就是說匯率市場化深化使得央行貨幣政策自主性得到很大提高,貨幣政策靈活性提高,空間也加大了。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多次貨幣政策調整、利率下降,但是由于匯率機制僵化,匯率降不下來,那么就會積累壓力。積累壓力又影響到貨幣政策進一步的應用。現在這個結解開了,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使得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空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日報:8月11日至12日兩日大幅貶值對跨境資金流動有什么影響?
丁志杰:這一次性的修正偏差對穩定下一階段的跨境資本流動起到積極作用。如果這個偏差繼續存在,也就意味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和壓力持續存在,預期和壓力存在恰恰是引起資本過度流動的一個因素。消除以后,可能有利于資本流動回歸正常化,減少過去存在的異常的資本流動。
日報:隨著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跨境資本又將如何流動?
丁志杰:這取決于經濟基本面。我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因為在過去相對嚴格的管制,外匯持有的主體是央行外匯儲備。未來隨著資本項目的開放,中國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在海外配置資產的自主權會擴大。未來的一段時間,中國資本流動總體會呈現凈流出的狀態。這是一個好事情,過去它集中在政府手中,而中國私人部門的跨境資本流動應該趨于凈流出的狀態。
日報:應該如何看待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節奏,IMF建議實現浮動匯率時間是兩到三年或者更短。
丁志杰:過去中國的市場化一直是漸近的,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剛開始要用繩子牽,但是繩子很短,隨著孩子走路能力漸強之后,央行把繩子放長,波幅就擴大。此前,央行手里還握著一個中間價,現在央行放掉手中握著的黑匣子——中間價,想讓市場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中國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以后,已經進入一個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了。機制上已經具備了,人民幣改革的目標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但肯定還需要一個市場適應的過程。但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央行不用中間價,它可以用其他更市場化的手段,實際上13日的吹風會也是一種市場化手段。再比如,通過貨幣政策來引導匯率的變化,那也是一種。
中國的匯率市場化從2005年以來已經十年了,這次是邁出了最大的一步。市場化我們比其他國家要穩健得多。
日報:這次波動會影響資本項目開放的步伐嗎?
丁志杰:此前的機制扭曲的存在會引起很多異常,包括資本的流動等等,此次改革為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掃清了障礙。
(實習生 郭貝貝 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