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強東南亞貨幣那么跌,究竟怎么了?
        2015年08月19日 14:31
	
								來源:第一財經網		    
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匯率貶值可能剛至中場。
原標題:東南亞貨幣那么跌,究竟怎么了?
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匯率貶值可能剛至中場。
過去一周內,跟蹤亞洲貨幣匯率的摩根大通亞洲貨幣指數(JPMorgan Asia Dollar index)已下跌2.5%,反映出亞洲區貨幣匯率普遍創下多年來新低,其中跌幅最慘的是馬來西亞令吉和印尼盾,均處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低位。
“這次東南亞貨幣貶值的核心背景是美元走強,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傳統上東南亞很多貨幣盯住美元,過去推行量化寬松時,全球資金流入東南亞,現在則開始流出,從這一點來看,很像97年時的情況。”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人民幣貶值確實是有影響,但并非根本因素。
“貨幣三明治”
上周人民幣匯率的價格機制改革,并非亞洲貨幣貶值的起點。在此之前,各國貨幣已經進入貶值周期。
“亞洲貨幣受到美聯儲收緊周期和中國增速放緩的雙重影響。”美銀美林亞洲外匯策略師Claudio Piron認為,但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調整前,有管制浮動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限制了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負面溢出效應。
8月11日,央行將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約1.9%,并宣布將會采用更加市場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朝向更市場化的方向邁進,對于其他亞洲貨幣來說,也有了更大的壓力。
“這些國家的貨幣被夾在兩股力量之間,一方面是美聯儲要加息,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經濟放緩和人民幣做出技術調整后一次性貶值。”麥格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而最近一周里,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更大一些,市場擔憂人民幣貶值后是否影響亞洲,尤其是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力。
在人民幣匯率下調當日及第二天,由于對政策意圖的誤解,市場陷入極度恐慌中,兩天之內,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貶值3.6%,回到3年前的水平,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更大,兩天下挫5.2%。人民幣匯率的意外貶值,給其他亞洲貨幣帶來更大壓力,這兩天內亞洲貨幣再度貶值1%-3%。
“在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前,隨著美元走強,亞洲貨幣已經開始走弱,但相對拉美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國家相比,波動還比較小。”法國興業銀行亞洲外匯分析師Jason Daw認為,然而隨著人民幣這個區內的“外匯錨”不再存在,亞洲貨幣的貶值空間更大,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意味著波動性會更高。
大宗商品、貿易兩大通道
有趣的是,盡管市場擔憂人民幣貶值增加競爭壓力,與人民幣聯系最為密切的三個經濟體——香港、臺灣和韓國受到的影響卻并非最大。
彭博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剔除施行聯系匯率制的香港,新臺幣和韓元分別貶值8%和17%,而跌幅最大的馬來西亞令吉兌美元匯率則下跌了28%,跌幅排在第二的印尼盾也下跌了18%。此外,新元和泰銖兌美元的跌幅也超過10%,分別下跌12%和10%。
“這反映市場將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利率因素考慮在內。”Piron指出,依賴大宗商品出口收入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在需要維持匯率以防止資金外流的情況下,可能無法降息,而兩個國家又面臨另一個矛盾的現實,即大宗商品下滑對貿易收入影響負面,進而拖累整體經濟。
美銀美林將兩個國家明年底的即期匯價進一步下調,美元兌令吉和印尼盾的匯價分別調至4.28和15000,法國興業銀行將美元兌令吉和印尼盾的匯價分別調至3.8和14900。
Daw認為,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將通過大宗商品渠道傳導至馬來西亞和印尼,令兩國貨幣匯率每日交易更加波動。
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和機制更加靈活,貿易通道上的其他亞洲經濟體也將受到沖擊。荷蘭銀行外匯分析師Roy Teo認為,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相比,由于對華出口占自身GDP比重較高,新加坡、臺灣和韓國的貨幣對日后人民幣的波動更為敏感。去年,新加坡和臺灣對中國的出口占自身GDP的比重均超過15%。該行預期,到明年二季度時,美元兌新元、新臺幣和韓元的即期匯價分別為1.49、33.7和1270。
根據IMF的研究,亞洲區內,泰國、韓國和印尼與中國的出口相似度較高,Teo認為,這些國家可能考慮直接或間接令貨幣貶值以支持出口。而由于韓國出口與中國、日本和歐元區均有較高相似度,韓元可能成為最脆弱的貨幣。
亞洲金融危機難再現
亞洲貨幣普跌的情景,一時間讓人聯想起曾在亞洲一戰成名的索羅斯和97年那場席卷整個區域的金融危機。最近的一些風險指數也顯示投資者的憂慮正在積聚。
根據數據供應商Markit,過去三個月內,馬來西亞令吉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已超10%,信用違約互換(CDS)息差飆至4年新高。Markit分析師Neil Mehta認為,馬來西亞是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國,CDS息差飆升反映出中國增速放緩,削弱了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
“(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現在來看,不能排除,但可能性要大大降低,與97年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經非常靈活,是’軟盯住’美元,經濟不好時可以選擇貨幣貶值,與當時的固定匯率制已經不同,現在壓力可以通過匯率貶值來轉介,”沈建光表示,另一方面,現在亞洲經濟體的財政和貿易赤字都低于當時的水平,基本面更好,但也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動蕩,這些因素也會令投資者更恐懼,加劇資金流出的幅度。
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做出金融危機再次襲來的判斷為時尚早。胡偉俊認為,如果9月美聯儲真正做出加息的動作時,市場可能迎來利空出盡的“甜蜜期”,再加上9月后中國經濟很大概率將會企穩,亞洲其他貨幣的壓力將大大減輕。他預計四季度中國GDP增幅有望反彈至7.2%。
“美聯儲加息的時點相對沒那么重要了,今年肯定會加息,而且歷來進入加息周期后不會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系列加息動作,這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沈建光指出,亞洲貨幣的貶值周期要延續到什么時候,就要看美國的加息棋子到底怎么走了。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