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節后存反彈機會 在“砸出的深坑”里繼續淘金
        2015年06月23日 10:11
	
								來源:中新網		    
上周大盤陷入寬幅調整,滬指周跌13.32%,創近7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創業板3300點亦岌岌可危。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分析人士指出,目前60均線有強支撐作用,政策方面寬松預期尚存,端午節后可能出現反彈機會。
原標題:A股節后存反彈機會 在“砸出的深坑”里繼續淘金
中新網6月23日電(證券頻道 張明燕)上周大盤陷入寬幅調整,滬指周跌13.32%,創近7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創業板3300點亦岌岌可危。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分析人士指出,目前60均線有強支撐作用,政策方面寬松預期尚存,端午節后可能出現反彈機會。
上周兩市總市值蒸發超9萬億元 分析稱資金面承壓
A股上周絕殺,令股民黯然神傷。調查發現,虧10%的算“輕傷”,虧20%的也屬尋常。滬深交易所披露數據顯示,相比2015年6月12日滬深兩市市值,6月19日兩市市值縮水9.24萬億元,這相當于A股市值最大的兩只個股中國石油和工商銀行蒸發殆盡。
“瘋牛”暫時掉頭,機構一致認為是由于市場資金面承壓。太平洋證券分析稱,近期資金面收緊是對市場動能的釜底抽薪。首先,監管層持續收緊融資杠桿政策,包括要求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配資、傘形信托等活動。其次,最大規模新股申購凍結資金逾7萬億,對市場流動性造成短期沖擊。第三,產業資本繼續瘋狂減持,今年以來凈減持額超過4500億,遠遠高于去年1149億的水平,對市場產生較大壓力。
恰逢年中,企業結算和銀行繳款等需求旺盛,也推動了資金抽離。市場素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六月跌多漲少。
資金操作出現分歧 113億元滬股通資金入市抄底
面對近7年來最大周跌幅,抄底還是清倉?股民不敢輕舉妄動。雖然股指一路走低,但成交量呈現出連續縮量態勢。分析人士指出,這或許預示著短線將要企穩。
摩根士丹利一份調查顯示,6月有53%的投資者認為,A股市場已經存在泡沫,只有8%的人認為A股沒有泡沫。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不少投資者開始贖回基金,而繼上周大舉撤離A股基金后,一些境外機構上周仍在持續做空A股。
相反,香港投資者則利用滬股通不斷抄底。據港交所統計,6月19日,滬股通買入113.16億元,賣出35.84億元,凈買入額為78億元,為滬港通開通以來的次高值,僅次于去年11月17日開通當天的130億元。
機構也呈現凈買入姿勢。今年前6個月,僅1月份機構專用席位出現凈賣出操作,凈賣出金額達23億元;2至4月機構凈買入金額持續增,6月以來股指高位震蕩,但機構凈買入金額上升至百億元,尤其是6月15日、16日兩個交易日,在大盤大幅下挫情況下,機構席位仍出現連續凈買入。
權重藍籌股或將補漲股民切忌盲目抄底
接下來,股民如何在“砸出來的深坑”里繼續“淘金”,成為當前首要問題。據wind統計顯示,今年漲幅最低的是保險、銀行、多元金融等板塊,權重藍籌股后期或許有補漲的需求,將帶動股指企穩。目前,部分中小市值個股大幅調整,分析稱以央企改革為代表的藍籌股在不斷醞釀機會。
券商人士對后市更看好長線。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對于傳統行業或二線藍籌,其中漲幅較小、又疊加重組或政策刺激的個股,包括國企改革、大金融改革、軍工整合、電力改革等,仍是可重點關注的中長線主題,對于中小盤方向,那些補漲、有利好預期且產業資本護盤自救的品種,也不應在短期非理性恐慌中跟風殺跌。
此外,主要股東的增減持對二級市場有長期影響。據wind統計顯示,從2015年1月3日到6月19日統計的增減持凈值上看,今年增持金額最大的是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II行業,板塊指數漲幅在排名中逐漸靠后。其中軟件與服務行業走勢最強,引領市場。
上周寬度調整給市場蒙上一層陰影。業內人士特別提醒股民,一定要分析自身風險偏好、持股期限、是否動用杠桿等情況,理性投資。廣州萬隆分析師認為,盡管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但空方力量仍需要時間釋放,投資者應盡量觀望,不宜貿然進場抄底。(中新網證券頻道)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