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u003c/a>\r\n","topAd":"\u003cdiv style=\"display:none\">\r\n\u003ca href=\"http://www.yumqqxq.cn/c/8if5o85BMMc\"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r\n\t\u003cimg src=\"http://x0.ifengimg.com/ucms/2025_16/EC4188F2C122C80153370CD0C9D6719401C58B33_size141_w1000_h90.jpg\" alt=\"文物三候 | 谷雨至,百谷潤;谷雨至,萬物生\"/>\r\n\u003c/a>\u003c/div>","floatAd":[],"newsList":[],"logoAd":[],"infoAd":[],"chipObj":{"asideAd5":"160455","contentBottomAd":"160449","asideAd4":"160454","picNews":"195259","asideAd3":"160453","searchPath":"200-203-","hardAd":"160450","recommend":"195258","video":"195129","asideAd2":"160452","asideAd1":"160451","topAd":"160447","floatAd":"160459","newsList":"195128","logoAd":"160448","infoAd":"195125"},"hostname":"www.yumqqxq.cn","topic":"8SExcGbV3q4","docData":{"type":"article","noffhFlag":false,"fhhAccountDetail":{"cateid":"陜西生態環境","type":"source","catename":"陜西生態環境","description":"","cateSource":"","backgroud":"http://p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60919/d236177a15798b010c4c_size104_w720_h186.png","api":"http://api.iclient.ifeng.com/api_wemedia_list?type=source&keyword=%E9%99%95%E8%A5%BF%E7%94%9F%E6%80%81%E7%8E%AF%E5%A2%83","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newsTime":"2023-08-14 15:54:27","authorUrl":""},"logo":{"logo":"http://x0.ifengimg.com/ucms/2020_35/047893747872F2451CE6A94069E0035D20860647_w322_h54.png","title":"陜西"},"domain":"www.yumqqxq.cn","base62Id":"8SF8Ua8yyGh","breadCrumbdata":[{"url":"/shanklist/200-/","title":"地方站"},{"url":"http://www.yumqqxq.cn/","title":"陜西"},{"url":"http://www.yumqqxq.cn/shanklist/200-203-216594-/","title":"資訊"}],"searchPath":"200-203-216594-","title":"守護中華祖脈 守望綠水青山——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newsTime":"2023-08-14 15:54:27","wemediaEAccountId":"","source":"陜西生態環境","sourceUrl":"","author":"","summary":"守護中華祖脈 守望綠水青山——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imagesInContent":[{"size":12,"width":497,"ur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33/08A98BCF69D844A74EB7205E66925DE8A0CAFCDE_size12_w497_h163.jpg","height":163}],"bdImg":"http://d.ifengimg.com/w121_h75_q90/x0.ifengimg.com/ucms/2023_33/08A98BCF69D844A74EB7205E66925DE8A0CAFCDE_size12_w497_h163.jpg","pcUrl":"http://www.yumqqxq.cn/c/8SF8Ua8yyGh","url":"http://www.yumqqxq.cn/c/8SF8Ua8yyGh","commentUrl":"ucms_8SF8Ua8yyGh","skey":"cbb16d","voteId":"ucms_8SF8Ua8yyGh","isOriginal":"0","contentData":{"contentList":[{"data":"\u003cp>原標題:守護中華祖脈 守望綠水青山——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u003c/p>\u003cp>優雅的朱鹮引頸展翅,可愛的大熊貓享用翠竹,頑皮的金絲猴在林間追逐嬉鬧,高大健壯的羚牛在山間游逛……時值盛夏,巍巍秦嶺,山靜林幽,一條條綠色溝谷串起多彩的生態空間。\u003c/p>\u003cp>近年來,陜西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秦嶺沿山地區持續探索管山、護山、用山新模式,基本形成條塊結合、縱橫聯動、齊抓共管的秦嶺保護工作格局,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u003c/p>\u003cp>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衛星遙感監測評估顯示,秦嶺陜西段擁有生態空間面積超89%,森林覆蓋面積達82%,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良等級區域面積更是占到了99%。\u003c/p>\u003cp>天藍、山青、水凈、景美,生命的律動在秦嶺山間奔涌,和諧生態畫卷在三秦大地徐徐鋪陳。\u003c/p>\u003cp>\u003cimg alt=\"\"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3_33/08A98BCF69D844A74EB7205E66925DE8A0CAFCDE_size12_w497_h163.jpg\" />\u003c/p>\u003cp>7月21日,雨后的秦嶺南五臺山,云霧繚繞,猶如仙境。陜西日報記者 袁景智攝\u003c/p>\u003cp>“慧”管山 守護綠水青山\u003c/p>\u003cp>7月28日,秦嶺腳下的西安市鄠邑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大廳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分外醒目。\u003c/p>\u003cp>“護林員您好,今日管護范圍是否有外人進入?是否有其他異常……”在秦嶺保護智慧管控中心,工作人員與基層網格護林員視頻連線,詢問各點位情況。\u003c/p>\u003cp>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15個峪口實時情況一目了然。“我們在所有禁止出入的峪口都設置了電子圍欄,一旦有人員違規進入,屏幕就會發出警報聲,紅框圈出具體監控畫面,峪口現場立即有網格員勸離,管控中心人員也會遠程勸離。”鄠邑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負責人王希琴說。\u003c/p>\u003cp>秦嶺北麓鄠邑段全長29公里,總面積752.2平方公里。2021年,包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在內的鄠邑區保護大秦嶺總平臺“一站三中心”正式投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AI識別等數字化手段,集合秦嶺區域各類數據,初步實現了秦嶺保護區重點區域的可視、可查、可控。\u003c/p>\u003cp>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正是鄠邑區1551N網格化的調度中樞。依托秦嶺保護網格化,鄠邑區建立“1個總站+5個分站+51個子站+N個流動站”的分級管理體制。保護區內含護林員有40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開啟全科網格聯動體系,實現“五亂”巡查監管全天候無死角。\u003c/p>\u003cp>從過去的人員巡防到如今的物聯網監測、熱成像識別、無人機巡護……一項項高科技手段不斷應用于秦嶺保護各類場景,“天空地一體化”的立體遙感監測網絡讓秦嶺保護進入了數字監測時代。\u003c/p>\u003cp>目前,智慧秦嶺監管系統已經升級到了“3.0版本”——\u003c/p>\u003cp>通過電子沙盤在數字秦嶺綜合管控平臺上形成林長制全息作戰圖;\u003c/p>\u003cp>通過設置在林區的攝像頭捕捉實時異常畫面并進行后臺分析,及時發出報警;\u003c/p>\u003cp>架設在林場內的紅外相機,能夠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并利用無線網絡實時上傳圖像;\u003c/p>\u003cp>通過加裝的部分紅外監測煙感,對煙火進行自動識別。\u003c/p>\u003cp>“現在,秦嶺保護還應用了衛星遙感技術。工作人員通過獲取衛星高清畫面,將不同時期的影像進行固化比對。”王希琴說,“對比查看不同時期同一點位的影像圖,還可以直觀觀察秦嶺生態環境的修復情況,實現以‘智慧’管山,守護綠水青山。”\u003c/p>\u003cp>共護山 提升“深呼吸幸福感”\u003c/p>\u003cp>“你好,進入我們村以后不能亂扔垃圾,不要進行野炊等破壞和影響環境的事。”7月29日,在柞水縣營盤鎮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東麓秦豐村護林哨所,村級林長徐熙南正在登記進入林區的車輛信息,并逐一提醒需要注意的環保事項。\u003c/p>\u003cp>“住在林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區人首先要管好林區,才有自己發展的基礎。”徐熙南說。\u003c/p>\u003cp>徐熙南是柞水縣秦嶺保護“一長三員一大隊”組織體系的一員。他所擔任的村級林長也是柞水“全民護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u003c/p>\u003cp>柞水縣在林長制的基礎上,探索了一套“林長+護林員+監管員+技術員+林業執法大隊”的“一長三員一大隊”組織體系,建立了秦嶺生態保護智慧管控中心,并在所有進山路口和景區入口設置護林哨所,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覆蓋的網格化管理格局。\u003c/p>\u003cp>近年來,商洛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之以恒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守護好秦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u003c/p>\u003cp>為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讓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商洛市始終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扎實有力整治“五亂”,堅持“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雙查”機制和五部門聯合“快查快處”工作機制,重拳整治秦嶺“五亂”和破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取得了明顯成效。\u003c/p>\u003cp>如今,市民也共享著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和綠色發展福利。“20多年前,城里就一個蓮湖公園。現在城內、丹江邊到處是公園,出門就能鍛煉,空氣更是好得很。”商洛市民李自民感慨地說。\u003c/p>\u003cp>在今年的第八屆“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春季文化旅游節上,商洛市被授予“美麗中國·深呼吸之都”,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榮譽稱號的地級市。“深呼吸幸福感”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成為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環境的象征。\u003c/p>\u003cp>“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全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全域化、縱深化,堅定不移抓問題整改、生態修復與長效機制建設,嚴厲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讓秦嶺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商洛市副市長劉偉說。\u003c/p>\u003cp>有“靠”山 蹚出生態富民路\u003c/p>\u003cp>7月29日,記者走進位于秦嶺腹地的寶雞市太白縣,放眼望去,層巒疊嶂,滿山青翠。\u003c/p>\u003cp>太白縣是陜西海拔最高的縣城,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內而得名。縣境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和陜西省重點水源涵養區。\u003c/p>\u003cp>綠在眼前,路在何方?如何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一直是太白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u003c/p>\u003cp>在太白縣鰲山山腳海拔1680米處,一座現代化的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映入眼簾。88個蔬菜大棚沿坡而建,像登山的階梯次第排列。大棚內碩果盈枝,鮮紅的圣女果、翠綠的黃瓜、初具雛形的南瓜等綴在碧綠的藤枝間。生機盎然與靜謐悠然在這里完美交融。\u003c/p>\u003cp>“好生態造就了高山蔬菜的高品質。”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負責人聞杰告訴記者,自2014年建園以來,園區堅持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在太白縣率先實施“無化無農殘”種植,推廣生態循環農業綜合利用等新技術,順利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國家GAP(良好農業)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產品暢銷西安、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u003c/p>\u003cp>在連棟智能溫室,聞杰向記者展示了數字農業智能控制系統:通過置于各溫室的智能傳感器,園區可實現農業種植水肥一體化、增溫補光、溫濕度監測等信息自動化控制。\u003c/p>\u003cp>“去年,園區投入1430萬元進行全面提升,改造了60座老舊日光溫室,新建蔬菜深加工車間,開展有機肥場二期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后,將實現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生態體驗觀光農業、全產業鏈農業轉變。”聞杰說。\u003c/p>\u003cp>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的發展壯大是太白縣打造“菜籃子”基地、推進蔬菜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太白縣蔬菜種植面積超10萬畝,年產值4.5億元。\u003c/p>\u003cp>近年來,太白縣按照“壯大綠色經濟、構建綠色生態、創造綠色生活”的發展思路,聚力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和生態旅游業,在綠水青山間蹚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生態富民路。\u003c/p>\u003cp>“我們將以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高山蔬菜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抓手,強化延鏈補鏈,推動蔬菜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聚力綠色發展,加速實施品牌興農,突出品牌提升、生態提升、產業融合,實現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文化、賣生態轉變。”太白縣副縣長宋建峰說。\u003c/p>","type":"text"}],"currentPage":0,"pageSize":1},"editorName":"滿政達","faceUrl":"","vestAccountDetail":{},"subscribe":{"cateid":"陜西生態環境","type":"source","catename":"陜西生態環境","description":"","cateSource":"","backgroud":"http://p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60919/d236177a15798b010c4c_size104_w720_h186.png","api":"http://api.iclient.ifeng.com/api_wemedia_list?type=source&keyword=%E9%99%95%E8%A5%BF%E7%94%9F%E6%80%81%E7%8E%AF%E5%A2%83","originalName":"","redirectTab":"article","newsTime":"2023-08-14 15:54:27","authorUrl":""}},"keywords":"秦嶺,生態環境,蔬菜,生態,太白縣,陜西,農業,高山,林區,成效","hasCopyRight":false,"sourceReason":"公開信息","isHubeiLocal":false,"interact":{"isCloseShare":false,"isCloseLike":false,"isOpenCandle":false,"isOpenpray":false},"__nd__":"ne883dbn.ifeng.com","__cd__":"c01049em.ifeng.com"};
var adKeys = [];
var __apiReport = (Math.random() > 0.99);
var __apiReportMaxCount = 50;
for (var i = 0,len = adKeys.length; i 原標題:守護中華祖脈 守望綠水青山——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 優雅的朱鹮引頸展翅,可愛的大熊貓享用翠竹,頑皮的金絲猴在林間追逐嬉鬧,高大健壯的羚牛在山間游逛……時值盛夏,巍巍秦嶺,山靜林幽,一條條綠色溝谷串起多彩的生態空間。 近年來,陜西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秦嶺沿山地區持續探索管山、護山、用山新模式,基本形成條塊結合、縱橫聯動、齊抓共管的秦嶺保護工作格局,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 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衛星遙感監測評估顯示,秦嶺陜西段擁有生態空間面積超89%,森林覆蓋面積達82%,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良等級區域面積更是占到了99%。 天藍、山青、水凈、景美,生命的律動在秦嶺山間奔涌,和諧生態畫卷在三秦大地徐徐鋪陳。 7月21日,雨后的秦嶺南五臺山,云霧繚繞,猶如仙境。陜西日報記者 袁景智攝 “慧”管山 守護綠水青山 7月28日,秦嶺腳下的西安市鄠邑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大廳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分外醒目。 “護林員您好,今日管護范圍是否有外人進入?是否有其他異常……”在秦嶺保護智慧管控中心,工作人員與基層網格護林員視頻連線,詢問各點位情況。 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15個峪口實時情況一目了然。“我們在所有禁止出入的峪口都設置了電子圍欄,一旦有人員違規進入,屏幕就會發出警報聲,紅框圈出具體監控畫面,峪口現場立即有網格員勸離,管控中心人員也會遠程勸離。”鄠邑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負責人王希琴說。 秦嶺北麓鄠邑段全長29公里,總面積752.2平方公里。2021年,包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在內的鄠邑區保護大秦嶺總平臺“一站三中心”正式投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AI識別等數字化手段,集合秦嶺區域各類數據,初步實現了秦嶺保護區重點區域的可視、可查、可控。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正是鄠邑區1551N網格化的調度中樞。依托秦嶺保護網格化,鄠邑區建立“1個總站+5個分站+51個子站+N個流動站”的分級管理體制。保護區內含護林員有40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開啟全科網格聯動體系,實現“五亂”巡查監管全天候無死角。 從過去的人員巡防到如今的物聯網監測、熱成像識別、無人機巡護……一項項高科技手段不斷應用于秦嶺保護各類場景,“天空地一體化”的立體遙感監測網絡讓秦嶺保護進入了數字監測時代。 目前,智慧秦嶺監管系統已經升級到了“3.0版本”—— 通過電子沙盤在數字秦嶺綜合管控平臺上形成林長制全息作戰圖; 通過設置在林區的攝像頭捕捉實時異常畫面并進行后臺分析,及時發出報警; 架設在林場內的紅外相機,能夠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并利用無線網絡實時上傳圖像; 通過加裝的部分紅外監測煙感,對煙火進行自動識別。 “現在,秦嶺保護還應用了衛星遙感技術。工作人員通過獲取衛星高清畫面,將不同時期的影像進行固化比對。”王希琴說,“對比查看不同時期同一點位的影像圖,還可以直觀觀察秦嶺生態環境的修復情況,實現以‘智慧’管山,守護綠水青山。” 共護山 提升“深呼吸幸福感” “你好,進入我們村以后不能亂扔垃圾,不要進行野炊等破壞和影響環境的事。”7月29日,在柞水縣營盤鎮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東麓秦豐村護林哨所,村級林長徐熙南正在登記進入林區的車輛信息,并逐一提醒需要注意的環保事項。 “住在林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區人首先要管好林區,才有自己發展的基礎。”徐熙南說。 徐熙南是柞水縣秦嶺保護“一長三員一大隊”組織體系的一員。他所擔任的村級林長也是柞水“全民護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柞水縣在林長制的基礎上,探索了一套“林長+護林員+監管員+技術員+林業執法大隊”的“一長三員一大隊”組織體系,建立了秦嶺生態保護智慧管控中心,并在所有進山路口和景區入口設置護林哨所,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覆蓋的網格化管理格局。 近年來,商洛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之以恒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守護好秦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 為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讓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商洛市始終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扎實有力整治“五亂”,堅持“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雙查”機制和五部門聯合“快查快處”工作機制,重拳整治秦嶺“五亂”和破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取得了明顯成效。 如今,市民也共享著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和綠色發展福利。“20多年前,城里就一個蓮湖公園。現在城內、丹江邊到處是公園,出門就能鍛煉,空氣更是好得很。”商洛市民李自民感慨地說。 在今年的第八屆“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春季文化旅游節上,商洛市被授予“美麗中國·深呼吸之都”,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榮譽稱號的地級市。“深呼吸幸福感”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成為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環境的象征。 “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全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全域化、縱深化,堅定不移抓問題整改、生態修復與長效機制建設,嚴厲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讓秦嶺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商洛市副市長劉偉說。 有“靠”山 蹚出生態富民路 7月29日,記者走進位于秦嶺腹地的寶雞市太白縣,放眼望去,層巒疊嶂,滿山青翠。 太白縣是陜西海拔最高的縣城,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內而得名。縣境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核心區和陜西省重點水源涵養區。 綠在眼前,路在何方?如何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一直是太白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 在太白縣鰲山山腳海拔1680米處,一座現代化的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映入眼簾。88個蔬菜大棚沿坡而建,像登山的階梯次第排列。大棚內碩果盈枝,鮮紅的圣女果、翠綠的黃瓜、初具雛形的南瓜等綴在碧綠的藤枝間。生機盎然與靜謐悠然在這里完美交融。 “好生態造就了高山蔬菜的高品質。”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負責人聞杰告訴記者,自2014年建園以來,園區堅持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在太白縣率先實施“無化無農殘”種植,推廣生態循環農業綜合利用等新技術,順利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國家GAP(良好農業)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產品暢銷西安、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 在連棟智能溫室,聞杰向記者展示了數字農業智能控制系統:通過置于各溫室的智能傳感器,園區可實現農業種植水肥一體化、增溫補光、溫濕度監測等信息自動化控制。 “去年,園區投入1430萬元進行全面提升,改造了60座老舊日光溫室,新建蔬菜深加工車間,開展有機肥場二期建設。項目投入使用后,將實現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生態體驗觀光農業、全產業鏈農業轉變。”聞杰說。 太白高山蔬菜產業園的發展壯大是太白縣打造“菜籃子”基地、推進蔬菜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太白縣蔬菜種植面積超10萬畝,年產值4.5億元。 近年來,太白縣按照“壯大綠色經濟、構建綠色生態、創造綠色生活”的發展思路,聚力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和生態旅游業,在綠水青山間蹚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生態富民路。 “我們將以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高山蔬菜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抓手,強化延鏈補鏈,推動蔬菜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聚力綠色發展,加速實施品牌興農,突出品牌提升、生態提升、產業融合,實現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文化、賣生態轉變。”太白縣副縣長宋建峰說。
守護中華祖脈 守望綠水青山——陜西秦嶺保護成效持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