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長安1400年 九大線路帶您夢回大唐
2019年02月14日 11:07
來源:鳳凰網(wǎng)陜西綜合
公元618年,長安成為大唐的都城。從此,“唐都長安”成為西安最知名也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千百年過去,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的盛唐氣象一直被世人稱道,而盛唐氣象也曾使中華文明閃耀世界。
線路二:詩映大唐——唐詩之旅
這條線路包含了大明宮、華清宮、大唐西市、興慶宮、大雁塔、曲江池、樂游原、朱雀大街、終南山、輞川、藍關古道灞橋等地。

大唐西市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大唐西市,國內唯一在唐長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絲路文化為主題的國際商旅文化產(chǎn)業(yè)項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業(yè)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項目,是唯一可以用絲綢之路起點命名的項目。占地約500畝,是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qū)的三級重點建設項目。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樂游原得名于漢代,一次,漢宣帝偕許皇后出游至此,迷戀于絢麗的風光,以至于“樂不思歸”。后來在此處建有樂游廟,樂游原就以廟得名。位于西安市東南二環(huán)外,樂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原上有青龍寺遺址、唐升平閣,遺址內還建有空海紀念碑、紀念堂,種植著多株名貴櫻花,是人們春游踏青的好去處。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朱雀大街,是西安市的南北向大街,唐朝稱為天門街,簡稱天街,它從唐長安城皇城的朱雀門延伸開去,是長安城的中軸大街,唐朝皇帝往城南祭天所走街道。行走在今天的朱雀大街上,在種滿國槐的道路兩旁,唐代遺留的千古風流痕跡依然在輕輕的訴說著昔日的盛大和繁華。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壽文化”、“鐘馗文化”、“財神文化”的發(fā)祥圣地,位于秦嶺山脈中段,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標志。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輞川,即輞川鎮(zhèn),位于藍田縣中部偏南,距縣城15千米。這里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因輞河水流潺湲,波紋旋轉如輞,故名輞川。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素有嶺東雄關之稱,歷代均有駐兵防守,兩邊群峰對峙,山崇嶺峻。昔日藍關,是潮(潮州)、嘉(梅州)地方晉省的通衢,是歷代貶官謫臣南來北往的必經(jīng)之路。位于龍川縣城東15.6公里,龍川與五華兩縣交界處。地勢險要,山丫間有6000米小道。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橋,位于西安市城東,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并修橋,故稱“灞橋”。灞橋在唐朝時設有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因此,此橋也曾叫做“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成了長安勝景之一。
[責任編輯:劉琳珮]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免責聲明
- 除鳳凰網(wǎng)注明之服務條款外,其它因使用鳳凰網(wǎng)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知識 產(chǎn)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包括因下載而感染電腦病毒),鳳凰網(wǎng)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任何透過鳳凰網(wǎng)網(wǎng)頁而鏈接及得到之資訊、產(chǎn)品及服務,鳳凰網(wǎng)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鳳凰網(wǎng)內所有內容并不反映任何鳳凰網(wǎng)之意見及觀點。
- 鳳凰網(wǎng)認為,一切網(wǎng)民在進入鳳凰網(wǎng)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jīng)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 敬請諒解。
圖片新聞